商識滿天下|陳綺芬藉「促導」建更美好香港

  促導(facilitation)──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然而,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 Hong Kong)主席陳綺芬指出,只要我們善用促導這個良方,就能為社會及大眾帶來正面影響,這亦是她在二○一四年與一眾創會成員成立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的使命:通過有意義的對話,建立更美好的香港。
  陳綺芬憶述,在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成立之初,要在香港宣傳及推動「促導」對其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因為大部份人都不理解「促導」這個概念,甚至把它和培訓(training)及教學(teaching)等概念混為一談。
  陳綺芬解釋,促導旨在透過有意義的對話,讓雙方在安全的環境的氣氛下,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並獲得讓對方聆聽和互相交流的機會,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更多參與和作出群體決策的機會,學習互相尊重。她表示,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及善用促導,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促導分享會、研習實驗室和工作坊等,讓參加者親身體驗促導的過程及其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此外,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所面對的另一難題,就是資源匱乏。陳綺芬稱,該會董事會成員均以義務性質為會員服務,他們並沒有得到任何資助,因此也不能開拓太多宣傳渠道,但團隊善於優化自身資源,以取得最大效益,例如,該會設立形象鮮明的網站及社交媒體專頁,在毋須額外支出的情況下增加與持份者的互動;董事會成員和會員又會透過自己在工作中所建立的人際網絡推廣促導,把這個嶄新概念帶到不同界別。
  陳綺芬續說,在舉辦活動時,各董事會成員都願意不收取酬勞,把收入應用於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的發展。在各成員的付出及努力之下,陳綺芬喜見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的會務漸上軌道。
  陳綺芬透露,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的成功關鍵之一,在於與不同夥伴的協作(collaboration)。
  她舉例,該會與可持續發展組織「低碳想創坊」(CarbonCare InnoLab,簡稱CCIL)合作,連續三年舉辦工作坊及訓練營,促導員在活動中引導參加者進行深入的反思及對話,以釐清個人方向,並激發創新點子及開拓新思維,同時將創意落地。陳綺芬表示,雖然該會舉辧這類大型的活動需要動員近二十名促導員,但看到參加者有機會親身體驗促導的過程並分享促導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她和團隊都認為,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近年來,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亦不斷拓展其合作夥伴的網絡。在二○一八年,該會針對社會創新的促導,與本地社福團體及微軟慈善合作,推出「社會創新促導」工作坊,吸引近五十位分別來自二十八間非牟利團體的參加者,他們在促導員帶領下,交流對各項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意見,並構思出超過二百個將科技融入社會服務的創新點子。
  「我們希望參加者可以將活動成果,帶回工作崗位,為社福界注入更多創新思維,透過善用促導及科技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陳綺芬說。
  陳綺芬現在是一位IAF專業認證促導員(IA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她在成立國際促導員協會香港分會之前,曾於多家跨國公司工作近二十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袖。
  她說:「對於任何團體來說,人是最寶貴的資產。作為領袖,最重要的是與團隊保持坦誠的溝通,以及營造一個讓大家得以互相連繫的環境。」
  她坦言,她現在仍然時刻提醒自己要懂得尊重別人,學習謙卑,讓團隊各成員可以有更多空間聆聽各人的意見,成為一個令更多人可以參與意見和決策的的領袖。(上)
撰文:林碧儀
本欄由中大EMBA課程專訪成功機構,冀讀者能從中借鑑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