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識滿天下|一種工作,幫到人、幫到社會、幫到大自然 - 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可持續發展」概念,一般人比較陌生,其實,香港自本世紀初已沿用,而Natalie Chan(陳琦)在「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有逾十五年經驗,參與制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並建立管理系統,說是本港極少數專家;而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涉及的範疇,涵蓋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相互關聯的領域。

Natalie怎樣開拓這事業呢?追溯這段歷程,有一個很長的故事。中學時。她讀理科,大學選科報讀英國文學,一百八十度轉變,來自她對生命的思考。中六畢業考大學時,她重新考慮自己的學習方向,雖然年紀輕,但想得很深,她覺得人不只是軀殼,生命過程不單是物理現象,人類應有更深層次精神價值,於是選讀文學,換角度,尋找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接觸點。

一年寒假,她跟隨一位牧師往中美洲尼加拉瓜做義工,探訪當地幾個社區,那裡的人幾乎長期失業、赤貧、飢餓、窮困、生活艱難,但非常善良、慷慨,對人熱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探訪一條小村,村裡一戶人家,三個被丈夫離棄的婦女帶着五個孩子同住,在簡陋房舍中熱待客,慷慨地拿出僅有的果子款待來賓,Natalie看那些醃製果子發霉,仍禮貌地吃一口,那滋味至今不能忘記,一枚發霉果子,是家人一天糧食。當她聽說孩子一天沒有吃東西,忍不住從自己的背包取出小包梳打餅給孩子,她事後很內疚,十分自責,一塊梳打餅餵不飽一個孩子,這一餐能幫他多少?下一餐又如何?這包梳打餅並沒有給予孩子真正的援助,彷彿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而已。孩子雖然很餓,但他們沒向人討食物,生活中,飢餓好像是必然的。

這個經歷,讓她接觸到另一個國度,體驗人類和大自然共處的本能力量,以及當地社會的極端貧富懸殊,由此想到完成學業後,希望為這些人做一些事。

大學畢業,她在貿發局工作,曾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政策工作,與各國專業人士交流取經,探討地域性經貿合作及發展的機遇。這項工作擴大其國際視野,促進她希望透過工作貢獻社會的志向。

二〇〇五年,延續尼加拉瓜的理念,Natalie一人獨自揹起背囊,進入從未踏足的非洲,走訪十國,以自由行方式到各地做旅遊義工,停留在烏干達、肯雅、剛果、贊比亞、津巴布韋、坦桑尼亞、馬拉維、博茨瓦納、納米比亞,最後來到南非開普敦,旅程長半年。踏上遼闊的非洲,體驗大自然的奇妙之美,觀察人們面對赤貧的韌性,給Natalie很大啟示,旅程後,她決心投入幫人、幫社會、幫大自然的工作。

從非洲回港,她接下南華早報一個項目,領導其社區投資和公眾參與的計劃,視野從遠方拉回身邊社區,與不同社福團體和地區組織交流與合作,讓她對社區需求有了更深了解。

其獨特工作經驗,使她成為太古集團聘請的第一位全職人員,專責成立集團可持續發展部門的創始團隊,訂定策略,推動商業與社區和環境的持續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範圍很廣,氣候變化、碳排放、廢物管理、海洋生態,動物的瀕臨絕種等環保議題,以至貧富懸殊、平等機會,都是議題。環保不是空談,要實踐,要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整合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Natalie其後加入半島酒店集團管理公司作為企業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制定策略和建立管理系統,推動集團全球業務,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揉合奢華服務中,包括帶領半島酒店集團於2011年宣佈旗下餐飲業務自2012年起停止供應魚翅,落實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承諾,是全球首家全面禁止供應魚翅的國際酒店品牌。此舉在各地受到酒店同業和賓客的支持,對保護海洋資源產生深遠影響。

她一直堅守自己理想,幫到社會又幫到環境,才是工作最大滿足。(上)

本欄由中大EMBA課程專訪成功機構,冀讀者能從中借鑑其成功理念及心得。
撰文: 予倩
統籌: 香港中文大學EMBA 課程
PIE Strategy總經理及首席可持續發展顧問
陳琦
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