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 無堅不摧的軟實力—正向思維和溝通能力|商識滿天下

香港教育局向學校推動青少年生涯規劃逾十年,不少社會人士認為,生涯規劃應該從小學生開始,愈早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將來,愈能夠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正向思維影響無數人的Raymond楊志豪(圖),對此特別有同感,他在十二歲的時候就想過自己開公司,成為一個企業家,他的夢想二十多年後實現。

Raymond在香港一個普通家庭長大,小學時母親接下外公經營專賣金筆火機的小店舖,在佐敦小巴站頭的一條老街,那裏各色人等熙來攘往,川流不息,這就是該區各類型零售店的客源。他放學後熱衷去「睇舖」,就是喜歡那種充滿活力和動感的氛圍。記憶中,那時候最火紅的來路產品是「防風打火機」,火機撻着,火燄在風中閃爍不滅,煙客點煙覺得好過癮,手上有一個防風火機令人自豪。小巴站頭品流複雜,他小小年紀不怕陌生,喜歡與人攀談,主動向各行各業的顧客搭訕,有傾有講,做買賣原來可以好開心。不管是來選購名牌金筆的西裝友,或是來買平價火機的勞工,都成為舖頭的熟客,客來客往,一買一賣,生意就是這樣做起來的,他覺得這樣的交易很有趣,做生意是一件美好的事。升上小學六年級,母親正為孩子升中的學業操心,他卻忽發奇想:將來要做個企業家。

母親把這個不太愛唸書的孩子送去加拿大,讓他在一個海闊天空的環境中學習自立。完成中學,他選讀多倫多Ryerson大學機械工程,機械工程和工商企業看來沒有直接關係,但是,Raymond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工程學教人最重要的思維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正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完全符合企業為客戶服務的需求;一個以為是錯誤選擇的學位課程,竟是他未來事業發展的奠基。他一直渴望完成商科課程,將科技和商業結合應用;入行二十多年,他在知識領域的學習中從不卻步,目前正修讀大灣區商學院第一屆「領袖創業人飛躍課程」(GBA LEAP)。

千禧年之前,香港進入科網年代,年輕人紛紛投身IT行業,Raymond大學畢業歸來入職HP(惠浦),在這間跨國科技公司,他接下一個又一個新項目,工作中他一方面與夥伴同事溝通,一方面與客戶對象溝通,很快就提升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幾年間達成多項既定目標,為部門成功轉型。職位不斷遞升,當中最大的優勢不是科技知識,而是他的軟實力——與人溝通的技巧,以正向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他從後勤走到企業的前哨,同樣以其軟實力,轉戰銷售部門。

加入軟件公司SAP,進入資源管理系統,等如進入企業的心臟,由製造、倉存、銷售、運輸網絡,以至財務和行政,都要經過資源整合的過程,然後重新定位、轉型。公司客戶包括各類型企業,食品、鐘錶、玩具……以至澳門賭場,能夠穿梭於各行各業,全靠手上一把上方寶劍,兩邊刀鋒就是他的正向思維和溝通能力。真實理解各行業的痛點,為客戶有效解決公司難題,正面思考是不二法門,雙向溝通無往而不利。

科技企業進入雲端,他跟隨時代的步伐,轉戰DSI擔任亞太區副總裁,專責企業數據系統管理。亞太區包含許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差異,經濟資源和數據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他接觸各地的客戶,應付不同地區的需要,最重要的手段,仍然是他的正向思維和溝通能力。

二○一五年他加入扶輪社,比過去更積極地投入社會服務工作,他看見青少年的成長,香港的未來其實可以更好。在創科企業界十多年,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未來?有一天他忽然問自己,我的夢想是甚麼?思潮回到十二歲的奇想:我要做個企業家。

那時候他的主要工作是為亞太區大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回頭看本地的營商環境,香港以中小企為數最多,大部份企業資源有限,獨自承擔不了數據庫存系統的龐大開支。於是他想到,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應該為本地的中小企提供服務。那一年,他決定自己創業,從事數字營銷,為中小型公司解決問題。

走上創業之路,Raymond沒有刻意鋪排,只是一直抱持正向思維,跟着時代、順着環境,走到一個階段,水到渠成。他說:夢想要實現,需要有能力,更需要有方法。原來,認識自己是不容易的,「你的優點是甚麼,長項在哪裏?能告訴我嗎?」(上)
統籌: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