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思‧健康好easy|關於大腸癌

香港每年約有五千多宗大腸癌個案,近年數據更顯示,本港大腸癌個案有上升趨勢。大腸癌為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死亡率更佔所有癌症中的第二位。

腸癌在早期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病徵,超過九成以上的大腸癌源自於大腸瘜肉,而大部份的大腸瘜肉要由米粒大小演變成癌症,一般需要十至十五年,因此及早發現並切除瘜肉,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由此可見,大腸鏡檢查的目的,並不止於診斷和檢視大腸癌。更重要的是,及早檢查有大腸瘜肉與否,因為大腸瘜肉的切除可以阻止它演化成癌症,所以其實大腸鏡是有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大腸癌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有家族史的話,就應該提早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家人六十歲或之前患上大腸癌的話就要特別小心,因為自己患大腸癌的風險會特別高。

一般我們建議首次做檢查的年齡是將家人的發病年齡減十年,例如家人四十歲患上大腸癌,那三十歲就應該開始去檢查。大腸鏡檢查時會將瘜肉切除,然後就視乎有多少瘜肉和瘜肉的種類去跟進。如果沒有瘜肉的話大部份建議五至十年左右再檢查,如果有瘜肉的話就建議隔三至五年再作跟進。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市民都以為只要少吃肉類,醃製或高脂食品就可以避免大腸癌,其實這種想法中存有謬誤。因為大腸癌的遺傳性很高,如果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者子女)患有大腸癌,自己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便會比普通人高出三至十倍。而大腸癌的遺傳性可以分為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瘜肉症(FAP)兩類。

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癌(HNPCC)是最常見的遺傳性(基因性)結腸直腸癌,主要是由於HNPCC基因發生突變,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會患上結腸癌,平均確診年齡在四十四歲。這類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時候,我們不會發現大腸有很多瘜肉;而家族性腺瘤瘜肉症(FAP)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這主要是由於一種稱為 APC的特殊基因發生改變所引起。這些人會有大腸癌的基因,絕大多數帶有這種基因突變的患者在四十歲前就會罹患結腸直腸癌,而且瘜肉的數量是幾十至百顆之多。所以這類型的人很年輕就可以患上大腸癌,如果要處理就要整條大腸切除,後果是很嚴重的。

不過HNPCC或FAP可透過基因檢測確定,因此只要有良好的預防意識,大腸癌絕對是可以提早預防的癌症。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周泰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