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季銀行業經營充滿挑戰,其中手續費收入停滯。上季港股日均成交約1460億港元,按年減少35%,反映經紀費用下降。與此同時,恒生指數走勢向下。市場氣氛轉淡,投資產品分銷業務(主要是銷售互惠基金)收入可能疲軟。疫情之前升溫,香港約有一半銀行分行在2月和3月初暫停營業,亦可能影響面對面的財富產品銷售(例如:保險)。我們預測部份大型銀行第一季手續費收入或按年減少逾三成。另外,業界或面臨信貸成本上升。
宏觀環境轉差 信貸損失或增
花旗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年初的3.8%削至2.2%,2月失業率也升至4.5%的五個月高位,按月上升0.6個百分點。由於宏觀環境轉差,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香港銀行股信貸損失或略為增加。
今次業績亮點或可留意息差走勢,一個月期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按季上升8個基點,香港銀行股的淨息差應該開始擴大。目前銀行股估值似乎僅反映到2024年聯儲局或加息5次,每次25個基點,遠低於聯儲局利率點陣圖暗示的,單計今年潛在7次加幅。
亞洲銀行股過往在加息周期中表現良好,香港銀行股對美國加息最為敏感。然而,在疫情後的復甦周期中,香港銀行股表現,仍落後於區內大多數銀行股。由於聯儲局在3月加息25個基點,並且預計會陸續有來,我們看好香港銀行的淨息差和資產收益率的上行空間。假設聯儲局2024年的最終利率加至2.5%,我們預計香港銀行股的淨息差,有望超越2019年水平,資產收益率或從2021年的單位數水平,改善至13%至14%。不過,投資者同時要警惕,內地和環球經濟前景對香港銀行的貸款增長、手續費收入和資產質素,目前仍可能構成壓力。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
廖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