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第一步是除草,但要留下黏在草根上的泥,不要浪費。幸有屋主園丁掘鬆草皮,幾個新丁做足防曬,戴手套,穿水靴,坐在櫈仔上,彎着腰,用鋤頭逐塊鋤鬆草皮上的泥,再用力把泥篩出,進度很慢,連續兩天,也未除清一塊田,最後合五人之力,花兩天才把幾百平方呎的草除清。全身酸痛幾天,像一口氣行了幾萬步般。
從小厭惡蛇蟲鼠蟻,故不喜園藝。除草過程中,卻對泥中爬出的蚯蚓、甲蟲、蜘蛛、螞蟻等沒半點抗拒,應是一心把田耕好的關係。
清了草,農場朋友帶來翻土機,說如用人手犁田要花幾年時間,犁田後施有機菇肥,菇肥屬菌類,有助種子發芽,施肥後再要耙田,這樣泥土鬆軟,就像一張軟綿牀褥,讓種子在舒適環境下發芽,農作更健康美味。撒種子也有學問,先要從田裏取出一盒泥,放入種子和泥混合,然後均勻撒在田上,澆水便成。三日後點點綠芽從田裏長出來了,很有滿足感,幾個星期後,就有收成自家種的紅莧菜、白菜和菜心。過程中,學了許多農作知識,感受到農夫對土地的尊重,粗糙的雙手,對待泥土和種子時份外溫柔。
查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