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從心 - 國粹中醫(下)|心從意念

近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中醫藥在傳統華人醫療領域裏扮演輔助角色,受西方文化衝擊,大多數人認為中醫是充滿偏方與迷信的醫學。不過自上世紀60年代起,中醫開始引進西醫的研究系統,並透過對療程的原理和科學性加以分析,重新向世界說明中醫。

經過系統化整理,以及導入西方生物、份子醫學等概念,中醫從虛空的陰陽調和概念,變為着重學理基礎,對整個中醫藥的研究與發展已經重新定位,成就了現代中醫。近兩年令全球困擾的新冠疫情,中醫所發揮的功能及療效亦有目共睹!

據說中醫學源於三皇五帝,相傳伏羲發明針灸並嘗試草藥;神農炎帝嚐盡百草,並發現可以茶解毒。軒轅黃帝則寫下人類第一部醫學著作《黃帝祝由科》,隨後世人在此書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演變成後世流傳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更從祝由科裏將醫藥部份分拆出來,形成後來的中醫學。其中《黃帝內經》更為首個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及至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名醫扁鵲發明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總結「望、聞、問、切」等「四診」方法,並獲後世尊稱為「神醫」。這套金科玉律一直沿用至今,亦成為中醫入門基礎。相傳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鑑古推今,這「六不冶」之說也發人深省!
棠記工程董事總經理
向從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