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從心 - 拔罐成中醫特色之一|心從意念

筆者是中醫藥長期受治者,但對相關歷史只略知皮毛,對高深理論更一竅不通。今次特意邀請在中環開設醫館的黃玲玲博士代筆,簡單介紹一下中醫療法「拔罐」。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美國游泳名宿菲比斯背後出現拔罐紅印,吸引不少人開始追捧中醫治療,並於香港以至全球掀起一輪「拔罐潮」。

中醫認為拔罐有溫通經筋、驅寒袪濕之用,亦有助排出體內邪毒,以及促進身體血氣運行,可以為人們疏通經絡、袪邪止痛。針對身體不同痛症,包括風濕關節痛、急性肌肉扭傷、慢性痛症及肌肉勞損等,拔罐也有顯著療效。患者接受治療後,身體一般會感到放鬆,痛症亦得以紓緩。通過調理氣血,拔罐可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更對治療各種內科疾病如感冒、胃痛、咳嗽、哮喘及水腫等有一定效益。拔罐療效雖好,但由於消耗精氣,不宜每日進行。中醫師一般建議每周進行一次療程,若為加強療效、重點治療某些病症,才建議短期內每日進行拔罐。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頒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藥學家屠呦呦,以表揚她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成為該獎項首位華人獲獎者。時至今日青蒿素已拯救數百萬名瘧疾患者性命。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指,「中醫藥學包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明確肯定中醫藥地位。香港回歸後,本地中醫藥發展漸入嶄新階段,其中中醫在過去25年中經歷一系列專業化進程,市民對中醫藥信心也不斷增加。
棠記工程董事總經理
向從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