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從心 - 建造業分判問題|心從意念

與部份先進國家或地區相比,香港建造業特點是大型本地承建商較少,非本地承建商較多,同時也有具國企背景的大型承建商,當中更兼具發展商和承建商角色。行業內層層分判情況普遍,早年曾出現因分判太多,導致合約、勞資糾紛等問題。及後政府勸喻自律、訂出強制性合約條款等防止多層分判,惟當局執行力度不足,加上行業專業項目分工仔細,導致相關政策至今成效不彰。

政府推行政策之初,往往期望持份者自律合作執行,但回顧往績,非在重典下亦難見成效。以近月雷厲風行的「安心出行」為例,新冠疫情如斯嚴重,如非因食店和顧客均遭重罰,相信不少市民也不會配合。以此代入建造業中,如政府也能在公平情況下,加大力度執行減少多層分判的政策,並對違約者記錄扣分及罰款,相信一定可緩和情況。

從表面看來,當分判至一些特定的專業上,理應不會再有分判?實情又是另一畫面,例如總承建商把泥水工序分判給某個專業和有規模的「二判」,後者或已有多份合約在手,故再增添新合約時便二話不說,馬上把整個頂目原封不動再外判出去。當然有些二判公司也會自行管理,但在執行合約時,亦常會把項目拆開不同細項分判出去,例如搬運材料(上料)、打鑿、批盪、鋪磚石,甚或分層、分區再分判至其他較小型的分包商;小分包或可能再找數個行家合夥或分拆。如是者,一個簡單的專業項目已分判多層。

總承建商在項目上為了爭取利潤最大化,責任零散下,筆者相信短期內問題仍無法解决。
棠記工程董事總經理
向從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