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像一場賭博,開始時只想辦法贏,但往往眼高手低、未有量力而為,甚或選擇過度承擔風險。雖說創業承擔風險是必要的,但大前提是需在可承擔範圍。不論投資或創業,永遠記住控制風險比得到報酬來得重要;在談論風險時,所說的已不止是機率,而是可能造成的傷害有多大。失敗本來就是創業的常態,但只要失敗過後仍有翻身能力,便算不上真正失敗。
一年多前筆者眼見本港新冠確診數字幾何級數上升,加上內地及港府的研究報告均透露,中醫藥對治療肺炎的確有療效,更落實興建中醫院及培訓人才;另醫療界亦開始關注中醫藥治療新冠後遺症的效用。最重要的是,年輕一輩愈益認同中醫藥對他們日常關注的痛症、養宮、美顏、婦科等健康問題的療效。
筆者繼而分析各項開設中醫館的利好因素、平衡了市場需求,以及作出收益估算,包括預料需要一年時間建立自家客戶群才能達至收支平衡等。經過重重風險評估後,毅然在花甲之年開創一個幾乎一無所知的中醫藥事業!因客戶的定位在中高檔,便把地點選在中環區,配合優質服務及軟硬件,更押上筆者本名作招牌。中醫館開業至今近5個月,只能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有志創業的年輕人,不妨也來參考一下。
棠記工程董事總經理
向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