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別讓職安與效率的天秤倒塌|安業興邦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五十五年樓齡唐樓疑因地鋪工程破壞主力牆結構,一瞬間整幢樓如筋脈盡斷轟然塌下,造成四死兩傷,震驚全港,亦敲響舊樓維修保養的警鐘,促成加快本港舊區重建的步伐,並大大提高注重樓宇安全的意識。今次秀茂坪地盤冧天秤三死六傷事故,可以為我們帶來甚麼教訓?又如何避免同類慘劇重演?

勞工處資料顯示,涉及建造業的意外數字年年高企,過去三年,即一九年至二一年分別有二千九百多宗、二千五百多宗和三千一百多宗,冠絕各行業。值得注意的是,因疫情關係,建造業於二○二○年本來已有開工不足情況,卻仍有二千多宗意外;死亡率方面更是「一枝獨秀」,過去三年分別發生了十六宗、十八宗和二十三宗奪命工業意外。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本來毋須逝去的鮮活生命,亦意味着又多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香港作為現代化城市,卻年年有不少工人因工業意外喪命,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須盡快找出成因補救杜絕。政府不斷宣傳提高職業安全意識,工業致命意外卻不跌反升,市民不禁會問,是否現時的制度和監管存在漏洞?

據傳媒報道,今次冧天秤慘劇的承建商於過去兩年,曾在三個建造項目中被判七次違例,包括沒有設置及保持安全的工業裝置及工作系統、沒有採取足夠的步驟防止任何人墮下,和導體未經絕緣及沒有加以保護等,因此遭罰款三千元至二萬二千元;其中一次事故造成一名工人觸電死亡。屬同一集團旗下、名字相近的另一間建築工程公司,過去兩年也有七次違例記錄;去年九月此公司某一地盤也發生過塔式起重機倒塌事故,萬幸沒有引致傷亡。公眾質疑,為何政府不把違例「前科」列入工程投標的評分準則之中,如果這樣今次的悲劇便可能不會發生。

公眾的質疑並非無的放矢。若違反職安健條例會影響將來投標工程,相對於只是罰款幾萬元,阻嚇力大得多。如果政府擔心對現時已有違例紀錄的承建商不公平,可以訂明由某個日子起「計數」,至少可以警惕業界,有望降低將來的工業意外宗數。倘若還是擔心新例過嚴,可以規定違例次數累積到某個水平才需列入投標書內,這樣應可平衡到承建商和工人的權益。

工程有時要追進度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以犧牲工人的安全作代價,效率與職業安全之間的天秤必須平衡。希望今次慘劇後,同類事故永遠不要再發生。
曾安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