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峰會與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作比較,認為後者的演講專家較多,香港相對遜色。其實這種比較是沒必要的。不同的活動因應主題的側重面不同,嘉賓組成結構亦有所不同,橙與蘋果不能直接對比。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人家做得好的,我們當然要虛心學習,但毋須妄自菲薄。「香港依然是全球唯一匯聚國際化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單是這個長項,暫時就未有人能夠取替。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國內外重重壓力下仍堅持率重磅級商貿團訪華,就是外國依然重視中國市場的有力註腳。
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在峰會上被問到是否覺得香港已「恢復營業」,他回應一句:「相信中國的前景是積極的。」這位銀行大班的言論未必能代表全球金融界,但某程度上已反映出香港在他們眼中的最大價值。
我喜歡看足球賽事,特別是欣賞那些從落後形勢中,仍咬緊牙關一分一分地追上來的球隊,而這類球隊往往就是殺入決賽的強者。香港正嘗試一分一分地追回劣勢,以一項接一項的國際大型盛事向世界展示「復常」的決心。香港金融科技周、金融峰會、國際七人欖球賽、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還有明年二月復辦的「渣馬」⋯⋯就算你沒有進場觀賽,從媒體報道都可深深感受到國際「七欖」賽的熱熾氣氛,那些縈繞場內的忘情歡呼聲,以及球迷脫下口罩相擁舉杯的歡樂畫面,令人感覺「香港真的回來了」!
金融方面當然也要「發力」,特區政府早前發表《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就被外界視為爭奪全球加密貨幣中心和虛擬資產中心地位的戰書。由於內地現時禁止加密貨幣流通,而美國政府又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含糊,香港處身兩者中間,有潛力打造自己的世界級虛擬資產中心,以中國對外超級窗口的角色再登高峰。
香港向來擅打逆境波,既有沉着應戰的韌力,亦有創造時勢的魄力,只要上下齊心,重新佈陣,就能穩守突擊,反超前、爭冠軍!
曾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