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 港息為何無力向上?|匯市焦點

去年由於聯儲局快速加息,美元和港元息差顯著擴大,令港匯不斷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干預,導致銀行體系總結餘顯著減少。去年底,年結效應和股市活躍的交投推高港元需求,從而帶動港元拆息上升至5%以上。

踏入2023年,隨著季節性需求消退,港元拆息快速回落。其中1個月港元拆息由12月的高位回落接近300個基點至2月中的低位2.12%。
當時銀行體系總結餘仍處於964億港元水平,意味銀行間市場港元流動性相對充裕。這加上需求減弱,不難解釋港元拆息的下跌。

隨著港美息差持續擴大,套息交易漸趨活躍。帶動港匯重新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7.85的水平。銀行體系總結餘也隨即逐步減少,目前規模較2月份縮減超過50%至2008年以來最低的445億港元。

然而,在銀行體系總結餘進一步縮減的情況下,港元市場卻遠比去年12月平靜,例如沒有出現港匯反彈到7.75至7.80區間的情況,而一個月港元拆息也主要在2.8%至3.5%的區間內波動。這令不少人感到困惑。就此,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2個。
結餘雖減未見走資

第一,雖然總結餘減少,但資金流走情況並不嚴重,因此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爭奪港元資金的情況,結果美元/港元遠期掉期點子反覆下跌。

具體而言,自從銀行體系總結餘跌穿1000億港元關口以來,進一步減少速度和幅度已經漸趨溫和,反映所謂的資金流走主要與套息交易有關,與股市資金流走關係不算太大。實際上,3月底銀行體系整體存款也按年增加了1.1%。

第二,雖然銀行間市場的港元供應減少,但港元需求也相當疲弱。首先,在香港經濟復甦進度緩慢,且外部充斥著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香港貸款需求不大。3月港元貸款存款比率雖然有所反彈,但仍處於88.2%較低水平。

其次,股市相關港元需求也不算強勁,例如沒有太多上市集資活動,而即使有反應也較冷淡。再者,沒有太多季節性需求。
1月拆息料升至4厘

不過,在港元供應處於偏低水平,以及香港銀行間港元流動性分配不均衡情況下,一旦港元需求上升,港元市場可能不會如過去幾個月般平靜(例如港息和港匯可能明顯上升)。

近日港元拆息和美元/港元遠期掉期點子已出現反彈的跡象,這可能與季節性需求逐漸增加有關(包括6月的半年結,以及6至8月香港上市企業派息潮)。

隨著季節性需求進一步上升,筆者預期在未來1至2兩個月內,1個月港元拆息將升至4厘以上。
星展香港環球市場策略師
李若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