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陽 - 被猛烈批判後求存|自得其樂

1936 年 1 月 26 日,斯大林出席了蕭斯達高維契的歌劇《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雖已首演兩年,但仍有叫座力。斯大林觀賞完後,沒有掉下一句話就離場。當時還未到三十歲的蕭斯達高維契,在舞台上謝幕時,面如死灰。

如此年輕的作曲家,能夠吸引到最高領導人到場,應該是榮幸的事。兩年前,《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的首演後,瘋魔一時,演了超過五十場。蕭斯達高維契的音樂,不單生動,管弦樂團澎湃的聲音,道出了「馬克白夫人」受盡壓逼後的崩潰與歇斯底里。活在社會底層的女主角所受的壓逼,成為社會上下的出氣口。

結果,斯大林看過了之後,沒有和其他觀眾一般的共鳴。雖然,首演後,報章說那是「蘇維埃作曲家孕育在蘇維埃傳統上」的最佳成果,但很明顯,斯大林沒有一點分享出自官方喉舌的讚許。

兩日後,黨報上的文章把歌劇評為俗不可耐,沒有音樂,只有噪音。而且,這作品還帶出了不良的影響,應當禁止。

被禁止的,不單是這部歌劇,而是蕭斯達高維契的創作生涯。這不獨是最高領導人與他敵對,而是整部社會機器對他猛烈批判。

假設社會條件不變,他大概沒有辦法活下去。沒有人夠膽演他的作品——新作第四交響曲就是這樣被下架,按下不表。他知道,在「舊我」時所寫的交響曲,肯定沒有辦法在這新秩序中生存。要想他的聲音再次奏起,他必須大膽地做小心的事。

第五交響曲雖然輝煌燦爛,情感也帶糾結,但是他努力地專注於簡單直接的表達、清晰而毫不含糊的結構,並在首演幾天前,在報章中刊登文章,自我批判一番。還有官員特意出席演出來「找碴」,結果是蕭斯達高維契的音樂,再一次擄獲廣大觀眾的心。

這首交響曲,是蕭斯達高維契面對「正確的評批」的回應。面對來自政權的批評,他選擇找尋恰當的創意出口。捱過了沒有工作、擔心性命受威脅的日子後,他以第五交響曲,寫出如何在壓力下努力求存。

香港管弦樂團將於12月2至3日及9至10日,一連兩個周末演奏蕭斯達高維契的第九及第五交響曲,讓我們傾聽他的人生故事。
林有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