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工廈活化政策,屯門工業區加快轉型,現時區內約有14宗工廈活化及重建個案,樓面面積逾460萬平方呎,可見各財團亦看好屯門區的發展,要在區內分一杯羹。與此同時,港府未來將重點發展北部都會區,眾多分區中以屯門區的社區配套最為完善,而且臨近深圳灣口岸,對外交通網絡亦日臻完善,自然被投資者看高一線。
屯門區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之一,採取住宅及工業雙線並行發展,惟早年本地工廠北移後,區內工業亦日漸蕭條,伴隨人口漸趨老化,競爭力因而大減。時至今日,隨著港府拍板發展北都,位處大西北的屯門亦迎來新機遇,不少財團窺準其發展潛力而大舉進駐,包括新地及載通國際早前便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擬以地積比率9.5倍,將旗下的九巴巴士廠、貨倉及嘉栢中心第1期重建成3座樓高27至32層的商廈,並設3至4層地庫,樓面面積約208萬平方呎。
依筆者看,既然香港的傳統工業已走到盡頭,便需透過活化轉型另謀出路,例如不少財團將工廈改建成新式商廈、大型商場、數據中心及酒店等,以滿足市場需求。投資工廈回報可觀,惟成敗仍取決於選址,以及區內交通、社區配套和未來發展。
觀乎屯門區,區內發展多年,住宅及社區設施林立,設有大型購物商場,加上交通網絡愈趨成熟,包括設有來往屯門及烏溪沙的屯馬綫,而且市民往返屯門市中心及深圳灣口岸,每程巴士車程只需20分鐘。另外,屯赤隧道已於去年開通,市民可更直接由屯門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伴隨機場第三跑道於未來落成,屯門西及龍鼓灘一帶勢發展成機場物流支援的腹地,亦將吸引更多物流集團於屯門增設據點。
反觀北都其他分區,雖然元朗及粉嶺亦屬黃金發展區,惟發展土地及完善配套非一時三刻之事,因此配套成熟的屯門更佔優勢,投資回報期或更短。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