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看樓市 基本面變化?

有投資經驗的讀者,深諳衡量資產價值及未來前景時,必先考量所謂「基本面」,即維繫價值的根基成份。香港樓市過去十年接連升幅,主要由於需求和供應等基本面帶動。過去多年由包括長年累月的低息環境、人口高經濟利益帶動的高流通力以及緊張的土地供應,一直維持樓市交投動力。

然而,經歷環球加息以及人口下跌的影響,本年樓市驟現量價齊跌,翻看土地註冊處紀錄,年內住宅物業成交,直至十月,僅僅達到去年同期的45.5%左右。一般大眾憧憬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會有新政策改善現時的情況。且回歸基本面,再拆解政策內容,窺探未來樓市。

首先,隨著美國需壓抑通漲為由,全球踏入加息週期,變相供樓負擔加重,令不少準買家對入市持觀望態度。目前本港按揭利率約維持在2.75厘,比較歷史加息周期的數據,仍屬於較低水平。以 2005至2007年的加息期為例,按揭利率曾一度上升至5.5厘。高力國際研究部預測加息周期將延續至 2023 第二季,至到來年7月開始回調,來年第三季起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折息(HIBOR)將穩定至2.8厘的水平,來年住宅物業樓價預期仍有5至10%跌幅。隨市場調節樓價,緩和供款壓力下,加息節奏漸漸放緩,按揭利率對樓價的影響,只待市場隨時間消化。

受到香港近期流動人口下跌影響,人口政策一如所料,成為《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寛免額外印花稅政策,最終出台則是居港七年,成永久居民後,可獲退還置業印花稅(BSD)。市場雖普遍看淡,政策能否即時刺激市場,惟不能漠視實際數據。由 2016年至2022年間經過去六項人才入境計畫獲批的人數達到33萬人,其中居港滿五年的有18.4萬、滿四年更高達25萬人,這些合資格人士變相只需待二至三年便可獲退還稅項,可見這政策有充足的誘因,加快人才在港置業。最近屯門黃金海岸便有類似成交,成為短期不可忽視的市場承接力。

最後在土地供應方需,新一份《施政報告》具明顯決心,增加政府土地儲備及供應,包括公佈「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的更多發展細節、研究降低樓齡50至70年的強拍門檻、加快「生地」變「熟地」的行政流程及加快發展將軍澳137號地皮等。市場疑慮過多的土地供應會加劇樓價的調整。不過須注意房屋土地政策方向的「公私營房屋七三比」,使私樓供應量往後十年仍只維持在每年14000伙水平。這供應量對改善市民生活,「住好啲」,「住大啲」的願景有必要維持。

總結從樓市的基本面而言,近期經濟環境及人口缺失令近期樓市有所調整。而《施政報告》雖有對症下藥,惟並非即時能扭轉局勢。惟中長期觀之,樓市經濟為周期式運行,政策有效積累購買力,市場漸去泡沫,反映投資價值的租金回報上升,加以更成熟的基建發展,將有效為本港形成繼而成長的空間。

2022年11月21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