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投資價值

受疫情拖累經濟及近幾個月供樓利息飆升的影響,一手及二手住宅交投從2019年平均每月約4930宗下降20% 至2022年頭10個月平均每月約3980宗,其中一手住宅的每月交投宗數跌幅較嚴重,達45%以上。而五十年樓齡以上的住宅舊樓成交交投宗數,亦由2019年每月平均約520宗,下跌三分之一至2022年首10個月每月平均350宗。在樓市調整時期,舊樓單位仍有投資價值?

買家購入舊樓的原因,除發展商收樓合併重建,和業主自住外,以往有不少投資者著眼市區舊樓位置方便,容易分折多個分間單位(俗稱劏房)出租,收取比一般住宅更可觀的租金回報。唯近月按揭息口上升(11月的最優惠利率已達5.325% 或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 掛鈎貸款按掲利率上限已達3%),令這些舊樓的投資吸引力降低。現時租金收入可能不足以支付按揭貸款。

再者,《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第IVA租管條例就劏房租金管制在今年一月生效,基本上限制了劏房在租約首兩年內不能加租,第二個租期租金的加幅亦在10%內。這無疑更限制業主調整劏房租金的彈性,令投資這些舊住宅單位的吸引力減少。

買家在購買如樓齡50年以上或沒有電梯的舊樓單位,除了要考慮管理、治安、潛在樓宇維修費用等不少負面因素外,更要留意舊樓單位按揭成數比一般住宅較低,按揭年期亦較短,很可能不足三十年貸款期等因素。

觀乎以上因素,舊樓單位的流通量或恐會繼續惡化。生活在舊樓單位的業主想改善居住環境,爬升換樓階梯將更加困難。

現時樓齡達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達8700幢,佔全港私人樓宇總數達20%。而這些樓宇數目增加速度相當快,未來數年以每年600幢增長。而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數目,亦已達1000幢。政府為了加快舊樓重建,改善樓宇安全以及市區的居住環境,於2021年年底展開政策檢討,建議更新《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近期發展局提交給立法會文件提出了建議,其中包括建議樓齡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強拍門檻降至不少於70%,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強拍門檻降至不少於60%,以促進或加快私人市埸的舊樓重建步伐。

市建局為法定機構,一直推動「重建發展」和「樓宇復修」,以應對市區老化問題。唯所支援的舊樓維修以及舊區重建一直牽涉公帑的運用,如政府免卻市建局換地補地價的政策等。加快利用私人市場力量進行舊樓重建,除了減少要用公帑維持舊樓樓宇質素,補貼市建局市區重建,改善市區容貌和樓宇安全外,亦可釋放舊樓單位的價值和流通量,對整體社會都將有裨益。

2022年12月19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