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推售策略思考

政府日前公布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新的賣地表,除卻6幅滾存住宅用地,新增了6幅住宅用地,商業及工業用地各3幅,共12幅新增用地。當中焦點要數,金鐘廊重建項目的商業用地,可建樓面面積接近107萬方呎,市場估價超過200億港元。然而,最終土地價值能否按市場預期實現,仍需視乎政府的土地推售策略。

未來5年供應達669萬呎

《預算案》公布後不久,去年賣地表中的商業地王,位於旺角洗衣街與亞皆老街交界的商業地皮,錄得招標結果。這塊去年估價曾高達逾220億的核心區域地王,最終由新鴻基地產(00016)以低於市場估值下限16%的47.29億投得,消息一度令市場嘩言,並就政府的土地推售策略,存有質疑。

縱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在年初公開聲稱,香港並沒有「高地價政策」,政府推地的策略「隨行就市」,不會低價出售土地。然而亦有爭議聲指,核心地區的地王,難能可得,即使政府有責任需要穩定各類型物業的未來供應,然而審視九龍商業用地的供應,2023年度甲級寫字樓供應量約為165萬方呎,至2025年供應量高峰期達310萬方呎,未來5年供應量更達669萬方呎。

反之,2022年,整體寫字樓淨吸納量逾35萬方呎,預計今年升至40萬方呎,未來5年淨吸納量可望隨經濟改善繼續增長,唯市場仍需要長時間消化新增供應。由此可見,市場對於大型商業用地的需求急切性,亦從成交金額便已反映。如果政府需要就新增供應平衡發展,短期內可以考量推出中小型地皮,因時制宜。在土地收益方面,政府亦可考慮透過推出更多工業或中小型住宅用地土地,及加快換地申請,鞏固土地收益來源。

鞏固土地收益來源

在推售的時間點上,需要考量市場氣氛,宏觀經濟環境,亦可以靈活運用投標或者拍賣方式,以維護政府及公眾的最大利益,釋除各界疑惑。

2023年3月13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