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中短期供應觀住宅發展

2023年將近過半,住宅市道在疫後恢復,展現復甦迹象,主要受惠環球加息步伐漸緩,據代理行樓價指數統計,至今年4月,整體私人住宅樓價約比去年上升6%。樓價谷底回調,很大程度在於政策上的推動,帶動市場樂觀情緒。若站在短中長期供應的角度觀之,私人住宅整體發展的市道又會如何?

差餉及物業估價署較早前發布《香港物業報告 2023》,預測了本年和2024的私人住宅落成量,約為19953伙及26970伙。其中本年約52%的新供應來自九龍,九龍城區為當中主要來源,佔總體的24%,而港島區則約6%;至2024年,新界九龍則佔新盤總供應量合共93%,當中九龍城區便提供33%的落成量。可預視,以區域的供應量而言,港島區的新住宅供應仍然珍稀,某程度能穩固價值;九龍及新界區,則由於大量供應,或造成租務回報上的壓力,而樓價發展前景,則視乎經濟重心及基建規劃,如「啟德CBD」及「北部都會區」藍圖,能否如願順利推進,為市場注入憧憬動力。

觀乎未來3至4年的中期住宅供應,據差估署統計,至2022年尾錄得47080個單位的空置量,很大原因在於去年發展商,推售策略相當保守。另一邊廂,回顧去年建築中仍未售出單位數目,約為66000伙,可為未來3至4年的主要供應來源。惟須注意,基於疫情期間的建築原材料、運輸及工程融資的成本高企及供應鏈受阻,物業是否如期落成,持續穩定供應量並非一定沒有變數。

長期供應方面,去年《施政報告》表示,在未來5年準備好通過賣地或鐵路物業發展,可興建不少於72000個住宅單位的土地。 連同市建局及私人發展/重建項目,料每年約有18700個新單位供應,比長策會建議的每年12900伙目標為多。

總結而言,整體私人住宅供應在短中長而言,均有穩定的規劃,集中在個別區域,相關的發展政策更大程度成為樓市發展的重要驅動。疫情時期,環球經濟不定的影響,亦成為實現供應目標的阻力,政府如何從土地推售策略、行政流程變革,以至應用創新的建築方法,將左右規劃的成效。

2023年6月5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