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置業政策 專才更早落戶

政府於5月中公布,將人才清單進一步擴大至九個行業,涉及的專業由13項增至51項,繼2022年《施政報告》中優化五項人才計畫及加入「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後,再為本港加速引進人才政策獻新猷,相信不少市民認同及支持政府這方面的工作,但筆者亦聽到不少聲音,認為政府可進一步改善對外來人才在港置業的政策,增加他們長期留港發展的誘因。

事實上,香港近年面對勞動人口流失及人口老化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整體勞動人口(不包括外傭)於2018至2022年五年之間,由366.94萬遞減至346.3萬,足足減少20.64萬,其中20歲至39歲之勞動人口,減幅達18.73萬,若情況持續,香港的生產力,甚至整體經濟增長動力不容樂觀。

政府一邊加重力度優化人才資格範圍,另一邊卻對人才置業政策只作出輕微調整 —— 專才留港7年並取得永久居民身分證後,可退回已繳30%「辣稅」中多繳的部分,不少人認為吸引力不足,窒礙專才來港落地生根。

現行優才置業政策吸引力不足

筆者嘗試借鏡我們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在網上發現他們有不少移民政策,吸引境外人士落戶新加坡投資、工作及生活,如外國人可透過其「全球商業投資者計畫」(Global Investor Program 「GIP」),投資建立新企業、擴充現有業務、指定新加坡企業基金或家族理財辦公室(Family Office)去拿取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EP」),從而申請長期居留權(Permanent Residentship 「PR」)。除此以外,個別專才亦可透過新加坡不同的海外人才簽證計畫,包括僱主擔保移民等方法,取得就業准證及長期居留權。根據不同移民公司網上所述,符合以上資格的申請,一般在6個月至1年左右便有機會獲得批准。

當外國人拿到長期居留權後,在新加坡購買第一套住宅物業時,除了如新加坡公民一樣須付正常印花稅外,他們只需另外繳交5%額外買家印花稅(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 「ABSD」),在這方面跟香港的人才置業政策比較,相對吸引。

新加坡人才置業具彈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內地人才透過不同優才計畫合法在港居住7年,可正式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公民,但同一時間需要放棄內地身分證及戶籍,對一些需要使用其內地人身分從事內地業務的專才,尤其不便。但倘若他們移居新加坡,取的只是長期居留權(Residentship),他們沒有被視作新加坡公民(Citizens),更沒有入籍新加坡,故應可保留內地身分證及戶籍,從內地專才的角度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更勝一籌。

在今年4月底,新加坡政府再度調整對外國人購買住宅之額外印花稅,由原來的30%大幅增至60%,表面看來,是落「重藥」阻止外國人購買新加坡的住宅,但看清楚細節,有五個國家獲得特別豁免,包括美國、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及瑞士,這些國家的永久居民或公民,可享與新加坡公民一樣的置業待遇,例如他們購買第一套住宅時,毋須繳交任何額外印花稅。很明顯地,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嚴重傾斜,直接說白一點,他們打開大門讓這五個國家的人才進入,尤其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這也說明為甚麼增加了「辣稅」後,住宅市場不跌反升。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更應鼓勵多一些內地專業人才來港就業及定居,即使政府為他們置業作出適度的政策傾斜,如:豁免繳交「辣稅」,在這「人才荒」的時刻,相信無人非議。

2023年5月29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