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進行戶外活動時,尤其是長時間活動,即使只是慢步行或靜坐,不要忘記為身體消暑,以免缺水及中暑。在炎熱天氣下,身體會透過排汗去散熱。排汗的過程中身體會流失水份,若不及時補充,身體就會缺水,而缺水卻令排汗及散熱更加困難,最終可導致中暑。嬰幼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中暑風險特別高。
飲用充足水份有助預防中暑。成年人每天需要約六至八杯清水或其他飲料(即約一點五至兩公升),進行運動或流汗量多的人士,建議最少飲八至十杯。除了清水外,飲料如清茶、清湯、脫脂奶及淡豆漿亦可計算在內。須留意濃茶、濃咖啡、可樂汽水或能量飲品含有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有可能令身體更缺水,所以建議不要過量飲用。而啤酒和其他酒精飲品亦有利尿作用,但故不宜用作為「補水」的飲料。
運動飲品聲稱可補充能量及電解質,但如果只是慢步行或靜坐,而非做劇烈運動,其實不需要飲運動飲品,以免攝取過量糖份,因一枝五百毫升的運動飲品已含超過六茶匙糖。即使近年大熱的椰青水,一枝三百五十毫升的份量亦含超過四茶匙糖。
清水永遠是最好最健康的解渴飲料。若怕清水太單調,可嘗試
(一)在水中加入數片檸檬、青檸或薄荷葉等,令清水更添清新;
(二)飲用沒有添加糖份的淡茶,例如果味茶或花茶等;
(三)把鮮果片、純果汁及冰粒加入有氣礦泉水,即成自製有「營」汽水。
不妨養成自備水樽的習慣,就可以隨時隨地飲水,方便又環保。
澳洲註冊營養師
黃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