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少量備用 隔離設施轉實際用途|社論

   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完成抗疫歷史任務,醫管局近日稱,經過今次抗疫經驗後,部門了解如何啟動隔離設施,包括硬件和人手等方面的準備,有信心在下次需要使用時,能在48小時內重啟設施,亦編寫指引,協助面對下1次疫情。一般相信,政府只會保留少部份隔離設施,因香港缺地,各種社會設施需求甚殷,大部份隔離單位須短時間內轉變用途,以滿足市民急切的需要。
為抗擊疫情,本港在中央大力支援下,建成8個社區隔離設施,包括竹篙灣、啟德、青衣、新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粉嶺、洪水橋及元朗方艙,完成了歷史任務,現在全面停運,處於備用狀態。《財政預算案》指出,位於河套區的隔離設施,將研究分階段還原,以發展原定的港深創科園。房屋局局長早前提議,啟德社區隔離設施或改作不同用途,包括簡約公屋或青年宿舍,當局正分析研究。

政府亦積極朝「釋放」方向工作,成立協調小組,考慮把確定不需用於抗疫的社區隔離設施,逐步有序地轉作其他非抗疫用途的可行性。由於土地資源珍貴,推相關研究須盡快得出結果,以免土地和上蓋設施閒置,造成浪費。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