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拆牆風險巨大 教育執法尤須加強

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有單位拆去部分主力牆,掀起全城熱論,屋宇署高度關注,勒令業主還原工程,業主除損失不菲,更有機會負上刑責。涉事單位目前縱未有即時危機,但新受力位未來或會變形或滲漏,多家銀行即時停止對涉事單位估價。

業主擅自拆除主力牆後果相當嚴重,不但危害自己單位安全,更可能影響整幢樓宇結構安全,禍及大廈其他住戶,牽連甚廣。2010年馬頭圍道唐樓倒塌意外,便疑因裝修影響到主力牆,導致大廈結構被破壞。

單位改動涉及眾多條款,除要遵守建築物條例,亦要留意會否違反大廈公契,必須聘請專業人士審核,再向屋宇署入則申請及審批,一般需時3至6個月。但據悉除了高層單位,成功個案不多,或正因如此,不少業主及裝修公司索性不申請,鋌而走險。

今次個案,屋宇署及屋苑管理處事前都未曾收過申請改動結構通知,業主、設計師及承建商料難逃責任。誰需負上最大責任,就要看誰是出主意的「始作俑者」,若證明有人明知故犯,涉事者隨時會被刑事檢控。

惟最令人擔憂的是,全港目前不知有多少類似單位。測量師學會直言,日出康城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並指出坊間不少裝修工程潛藏危機,包括不當拆除主結構、非法打通單位、自製開放式廚房或黑廁、胡亂接駁渠管等等。這些改動或破壞主結構及防火設計,或影響通風、衞生,甚至違反建築物條例和地契。

有裝修業界人士爆料,拆主力牆風氣一直存在,估計約有2成私樓裝修工程涉及違例改動。普遍程度是10間私樓裝修,便有2間業主要求拆主力牆。但因手續繁複,獲批機會不大,多數業主都沒按規矩入紙申請。裝修師傅為接生意,明知故犯,照做如儀,但就要求業主承擔所有責任。

造成此不良風氣,很大程度因香港寸金寸土,市民花數百萬至上千萬元置業,只能買下迷你單位,為了用盡每寸空間,於是奇招百出,不惜改動單位間隔、升高客廳地台、破牆建櫃、搭建閣樓等,對於相關法例規範,卻不甚了了。以拆牆改建開放式廚房為例,不少人以為無火煮食便無問題,從不深究是否涉及主力牆、需否安裝合適消防設備等。聽聞有業主甚至因為訂造的浴缸太大,拆去部分與浴室相連的主力牆遷就,凡此種種均會影響樓宇安全,埋下都市炸彈。

有管理公司的大型屋苑都鬧出這樣的問題,其他三無舊樓裝修違例情況恐怕更多,當中還未計及全港為數不少的劏房。業界指目前大多數改裝劏房,對樓宇結構都有不良影響。

在香港,承辦小型工程的公司,須持有屋宇署發出的承辦商牌照,如果工程涉及水電工程,還要領有機電工程署執業資格牌照,施工的水喉匠亦須獲水務署認可,目前已有100多項工程納入小型工程範圍,須由註冊承建商進行,規管不能算少,目前問題是有人有法不依,無視法規。

全港目前有逾百萬個私人單位,政府或管理公司不能隨便入屋視察,揪出違規者,只能依靠舉報。如今次事件,若非有人將單位影片放上網,外界也難得知有違規改動。有關部門應以今次事件為鑒,除了依法嚴肅追究,更要全面檢視相關政策是否執行到位,刑罰是否有足夠震懾性。對於違規裝修改建問題一知半解的業主,政府有必要加強宣傳教育,令公眾明白違規的嚴重性。

拆牆事件亦反映部分設計裝修公司有欠專業,目前室內設計師未有如外國般設有發牌機制,無法透過「釘牌」等手段作出懲處。過去社會上亦有聲音提出推廣專業資格認證制度,但業界反應平平,亦未見政府積極支持。我認為就算不設發牌制度,當局亦應設法推動裝修設計業界提高專業性,以及守法精神。

今次事件其實極具教育意義,可予公眾知悉輕率拆除主力牆,不但危及自身單位,亦影響大廈結構,一旦被發現追究,修復費及賠償費,隨時是天文數字,更可能會被檢控,面臨巨額罰款甚至監禁,希望能起警惕作用,提醒業主及業界重視單位及樓宇結構安全,切勿以身試法。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