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9º
  • 80%
  •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所屬專欄:
其他專欄
專欄名稱:
在島上讀書
作者:
李夢

聽聞內地著名作家劉震雲即將在本月19日來港講座,即買來他最新的長篇小說《一日三秋》補課。與劉震雲此前的代表作《手機》和《一句頂一萬句》等近似,《一日三秋》中充滿了黑色幽默、後現代甚至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試圖用詼諧結構日常生活中的嚴肅和深沉。作者無意講述經天緯地的大道理,而是從小人物出發,由小事落筆,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意味深長。書中主人公六...

詳細

夏日炎炎,凍飲去火,讀書靜心。豐子愷的字和畫,還有他清新恬淡、與世不爭的文字,見過讀過不少,但總是零散的,此處見些,彼處又見些。近來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三心集》,精選600幅漫畫,收錄16篇散文,可謂豐子愷作品的一部雅致合集。正方開本,巴掌大小,睡前閒讀,解一天燥熱。所謂「三心」,曰「詩心」、「童心」及「佛心」,即是豐子愷詩畫作品意境與...

詳細

上周五,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禮品店「ART EXPRESS by 商務印書館」開幕試業,又引出筆者再遊香港故宮的興趣。顧名思義,此店開設之初衷,不但為回溯歷史,更為穿行古今,拉近時空距離。對於部份年輕人而言,故宮似是停留於陳年往事中,說來說去不過是明清皇帝的杯盤碗盞或書畫飾物,多少有些老氣橫秋,但今人欣賞故宮、詮釋故宮,則不能只講舊時候的事...

詳細

知名鋼琴家席夫說:每天晨早,起身彈一段巴赫,好像一場暢快的沖涼,渾身舒爽。於我而言,讀知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亦有同感。汪曾祺的散文集,是我多年的枕邊書。一整天的工作忙碌之後,睡前燈下,細細翻讀幾頁,文筆恬淡,不急不躁,談食談飲,談生活的瑣細,慰藉身心。近來讀的《浮生雜憶》是汪先生的散文結集,篇幅大多千餘字,不求深奧,也無意執着探求甚麼...

詳細

「股神」巴菲特,8歲開始閱讀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著作,不無感慨地說:「愈早讀卡耐基的作品,便愈早得到啟發。」1936年著名人際關係學者卡耐基寫成《人性的弱點》,此後80多年,激勵一代代有志青年找到通往成功之路。作者並非意在批評或指責你我性格中的弱點或缺陷,而是反其道行之,透過眾多案例,揭開良好人際關係的秘訣,以助贏取身邊...

詳細

「去聽,去彈,去愛,去崇拜。」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毫不諱言對偉大作曲家巴赫的喜愛。古典音樂的世界,眾口難調,有人偏愛古樂,有人欣賞後現代,還有人執着於浪漫主義世界裏潛遊並探索。即便流派及風格如此多元,但當我們談論巴赫其人其樂的時候,總是很難找到拒絕的理由。不論身處何處,面對何種天氣、何種心情,巴赫的音樂每每是慰藉的、感動的...

詳細

談著名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時,我們通常誤以為他的哲學理念只是一味的「悲觀」與「消極」。當我近讀他晚年所著《人生的智慧》,於字裏行間發現了另一個積極的、充滿熱情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由《附錄和補遺》節選而成,是叔本華一生最後一部著作,也是其成名作。今天的人們將這位德國學者視為哲人與...

詳細

出差途中,讀英國傳奇女編輯阿西爾(Diana Athill,1917-2019)自傳《暮色將近》(Somewhere Towards the End),不忍釋卷。文字溫暖熨帖又不失活潑諧趣,是再理想不過的旅行讀物。旅途中,暫拋開瑣事俗務,有此書相伴,正好思考人生。妳或許不熟悉阿西爾其人其作,但一定聽說過與她密切合作的那些著名作家:波伏娃、...

詳細

天氣漸暖,草木萌動,又到了戶外踏青賞花的好時候。行山時,邂逅草木,我們通常觀其形狀、觸其紋理,靜聽山風拂過葉尖的聲響,卻很少想到動用嗅覺,來聞一聞樹的味道。 美國博物學家哈斯凱爾(David Haskell)在其著作《十三種聞樹的方式》(Thirteen Ways to Smell a Tree)中,由嗅覺體驗切入,開啟一場關於樹木香氣的...

詳細

熱門:葉Sir食經 Executive日記 巴士的點評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