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吃到石岐乳鴿,登了那張油光鋥亮的乳鴿照片之外,還有一段店家說乳鴿好處的文字介紹。在那段介紹之中,引用了《本草綱目》的「記載」,說鴿子毛色衆多,但只有白鴿才可以入藥,言下之意,要麼不吃鴿,要吃一定吃白鴿。我沒看過《本草綱目》,不知此說真假,但賣燒乳鴿的店家既然這麼引用,想必他們一定不會放白鴿。白鴿進他們店中,是逃不過劫數的。
這便想起中國人吃肉,似乎都喜歡一個「黑」字,豬要吃黑毛豬,牛要吃黑毛牛,雞要吃渾身發黑的烏骨雞。
有一年我在桂林鄉間旅行,騎單車閒遊在一個村子裹。村裏有很多狗,但都是髒兮兮的白毛狗,既沒黑狗,也無黄狗,看了有點奇怪,便問一個當地人,怎麼你們村裏都是白狗?那人想也不想就說,因為白狗不好吃!
白鴿的遭遇卻正好相反,即使牠們高貴起來被人捧作和平的象徵,但潔白的毛色卻令自己深陷劫難。為甚麼只有白鴿才可入藥?灰鴿花鴿就一定沒有療效?拔了毛燉出來難道味道真能分出天壤?其中的奧妙,估計只有李時珍知道。或許是他不喜歡白鴿,或許是他太喜歡白鴿。但凡一樣東西,被人不喜歡或者被人太喜歡,都是沒有生路的。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