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呵凍」,便如見到畫家在天寒地凍的季節,揮筆作畫,一邊畫一邊將凍僵的手指湊到嘴前呵氣回暖。
冷天這樣,到了炎熱的夏天,畫畫的時候自然就「揮汗」了。
如此題款,記下了作畫的季節,也令人十分生動地看到了畫家作畫時的模樣。這也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為甚麼畫張畫又要呵凍又要揮汗?答案很簡單:因為那時沒有空調。沒有暖氣 「呵凍」,沒有冷氣「揮汗」。
「呵凍」的還都是人在南方的畫家,因為從前中國南方沒有暖氣,一個個冬天都是生生硬挺過去的,大畫家如吳昌碩,因為人在上海,都要手指冰涼謀生。若是換了在北方,冬天有取暖設備,或是暖氣或是火爐,即使是窮畫家畫畫,也不用「呵凍」。
這就是文化有趣的地方,寥寥兩個字,便可以讓人聯想到許多有趣的場景,還可以以此作為考究一幅畫的根據,從中推敲出所需的資料,這也就是畫家留下的蛛絲馬跡。
這種捉摸的情趣,現在沒有了,因為有了冷氣和暖氣,夏天不熱冬天不冷,畫家畫畫既不用揮汗也不用呵凍,想要些藝術誇張都不得。日子好過了,情趣倒少了。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