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另一種美德也很重要|油尖多士

美國一年輕女子在飛機上遇上後排小童哭鬧,據稱為時三個鐘,女子苦勸不果,用手機拍下過程,放上社交網絡,點擊率超過七十萬人次。

短片點擊率如此高,證明受同樣折磨的乘客大有人在。既稱小童,不是嬰孩,按理自制力不應是零。正如上幼稚園的孩童,最低程度也能自己上廁所。飛機上這名小童,如果有能力自行去厠所,應該有能力控制其他生理本能反應,譬如哭叫。

網民的反應兩極,一種是對女子遭遇表示同情,因為感同身受,否則這條短片不會有七十萬人次觀看。另一批人則站在家長的立場,批評拍片的女子欠缺包容和同情心,甚至詛咒她日後不要生兒育女,但是沒有人解釋短片中坐在小童身旁的母親,為何能對此充耳不聞,保持入睡狀態。

將一樁兒童哭鬧機艙的小事,上升到對拍片女子是否具有包容與同情的道德批判,是社交媒體氾濫的病症之一。如果拍片的女子能夠與坐在後排的母親,以兩個成年人的理性和冷靜態度交流,根本不會有隨後引發的網絡道德論戰。但是在網絡時代,這種面對面交流,以化解衝突的社交能力,似已漸漸被邊緣化。

小童哭鬧,要不要包容?如果航空公司不接待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構成年齡歧視?英國傳媒曾經舉辦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八十四的人贊成航空公司要設立年齡門檻。這個世界有很多優美寧靜的場所,譬如位於牛津的羅珊花園,並不接待小童,因為尊重其他人的安寧,相比包容哭鬧的噪音,前者的美德也很重要。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