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哈利的父親查理斯三世反對梅根在女皇去世當晚參加晚宴,原因是她有或將私下的談話寫入回憶錄,哈利與父親爭執,導致他最終錯過了見女皇最後一面。
查理斯反對有沒有道理?在女皇逝世之前,梅根以自己的回憶錄的內容,與查理斯三世討價還價,表示自己願意刪除一些敏感內容,前提是查理斯授予她的一雙兒女王子與公主的頭銜。但查理斯三世沒有就範,反過來將她一軍,他要等梅根的回憶錄出版之後,才決定到底要不要答應這要求。
梅根多次當着美國傳媒的面,披露所謂「皇室內幕」,在西方當前政治氣候下,皇室的存在相對脆弱,梅根這股破壞力,代表對於西方古典傳統文化的挑戰,不能等閒視之。
本來,皇室成員是不會寫回憶錄的,政客可以寫回憶錄,因為在位之時,其政策影響到全民甚至世界政治格局,與公眾知情權和利益有關。但皇室身份特殊,如果憑藉萬民的八卦心態,對皇室家庭生活的好奇,尤其是甚麽妯娌之爭,兄弟失和這類老套的宮廷片劇情,身為皇室的一份子,得佔先機,寫書爆料必然大賺或大出風頭,這種行徑,有修養的貴族不屑於做。
女皇在位七十年,從來沒有對自己的私生活多說過一句,梅根早前爆料,對女皇造成必然打擊。但是查理斯三世不同,查理斯與戴安娜的婚姻,曾是全世界的八卦焦點,可說見慣媒體的興風作浪,應對梅根,查理斯可能比母親更勝一籌。
果然,英國傳媒陸續披露梅根過去對待下屬的所作所為,先發制人,媒體這件武器,並不是只有梅根才懂得使用。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