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區議會提名結束,未計及核實提名和DQ等效應,今屆四百五十二個選區全都有至少兩人競逐,是九七以來首次沒有選區自動當選,比起上屆六十八個區自動當選,選情可謂激烈得多,普遍相信這是因為反修例運動的影響,讓很多政治素人參選,希望藉此改變現狀。
「區區有得選」,對選民自然是好,起碼有得揀。但對建制派來說就不然,沒有了自動當選,戰線變相拉得很長,人手和資源會遭嚴重攤薄,如何分配成了一頭痛問題。尤其是,建制派上屆以為一些選區十拿九穩,於是調動兵員去其他區打仗,結果前者反而爆冷輸了,民建聯的鍾樹根和葛珮帆便是最佳例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屆相信再不敢托大,例如李慧琼和周浩鼎,因為兩人均要連任立法會「超區」議席,且李慧琼更是民建聯黨主席,就更加不容有失,一定要留駐重兵力保,因戰線和此資源調配只會進一步吃緊。
同一問題,對泛民卻並不存在,因為參選近半是政治素人,沒有政黨背景,他們各師各法,利用個人網絡去動員資源,自己搞掂選舉工程,泛民為此耗費不大,最多是分享地區工作和選戰經驗,以及提供議辦和地辦,為他們作出聯繫街坊和存放選舉物資等支援,因此負擔反而不大。
最後,綜合九七以來二十多年的選舉經驗,每當政府民望愈高,建制派選情就會愈受惠,反之亦然。如今林鄭月娥的民望屢破歷史新低,建制派選情受連累,也是顯而易見的。
蔡子強
潮談——區區有得選
其他
更多- 潮談——公務員才是人,市民不是人?2021-01-18
- 潮談——台灣隔離和防疫記2021-01-11
- 潮談——地下水宮殿2021-01-04
- 潮談——「聖誕快車」普渡眾生2020-12-28
- 潮談——聖誕述異2020-12-21
- 潮談——疫苗與D Day2020-12-14
- 潮談——學期結束感言2020-12-07
- 潮談——一個人舉起世界盃2020-11-30
- 潮談——朱利亞尼自毀聲名2020-11-23
- 潮談——新亞canteen結業2020-11-16
- 潮談——拜登勝出後中美關係2020-11-09
- 潮談——飛行棺材2020-11-02
- 潮談——旅遊氣泡欠台灣2020-10-19
- 潮談——總統電視辯論2020-10-12
- 潮談——女排演自己2020-10-05
- 潮談——完場結果仍未final2020-09-28
- 潮談——愛莫能助2020-09-21
- 潮談——從「頹飯」到「兩餸飯」2020-09-14
- 潮談——匆匆這夏2020-09-07
- 潮談——九抑或十點無謂太斟酌2020-08-31
- 潮談——減少餐飲浪費2020-08-24
- 潮談——哭泣的巴塞2020-08-17
- 潮談——新聞是有線唯一賣點2020-08-10
- 潮談——辰衝關門2020-08-03
- 潮談——請街市接納八達通2020-07-27
- 潮談——初選結果分析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