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談|烏克蘭和古巴危機今昔 - 蔡子強

俄烏邊境戰雲密佈,戰爭一觸即發,俄羅斯起兵的藉口,是阻止烏克蘭加盟北約。為何俄國會對北約東擴反應如此之大呢?只要大家看看地圖就不難明白,因為這會讓不但西歐,還有身為北約成員國的美國,其軍事部署和指爪,延伸至俄國的軟腹。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錯,烏克蘭是主權國家,有權決定自己國家命運,但地緣政治卻是實際和殘酷不過。

有趣的是,大家未必會留意到,今年恰巧是歷史大事「古巴導彈危機」六十周年。一個甲子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古巴位處美國後院,這讓華盛頓和紐約這些美國政經中心,遭置於敵人幾分鐘的導彈射程範圍之內,同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美國發現後勃然大怒,雙方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美國考慮各種反制方案,包括制裁、禁運、封鎖、轟炸,以至出兵等,結果選擇了海上封鎖,美其名「quarantine」(今天大家聽到這個字只能苦笑)。最後,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在莫斯科電台中宣佈,已成功使美國保證,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蘇聯會從古巴撤回所有武器。

但其實,真正促使蘇聯撤走導彈的,是一個秘密協議。美國總統甘乃迺,私下派遣其弟羅拔甘迺迪(當時身任司法部長)前往蘇聯大使館,秘密談判,並提出美方可以撤回在土耳其部署導彈(用來針對蘇聯),作為交換,讓赫魯曉夫對蘇共高層和軍方可以有個下台階。這是一個秘密協議,所以你可說當年美國其實是出賣了北約,為了掩飾,美國從土耳其撤走導彈比蘇聯晚一些,且是秘密進行。

人類歷史往往不乏反覆重演,那麼,今次烏克蘭危機又會如何收場呢?
蔡子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