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摧毀軍事目標,可以有很多手段,如導彈、火箭、炮擊、轟炸,甚至用無人機;但若要攻城掠地,則只能用步兵,才可佔領。
步兵推進時,需要坦克提供掩護,否則暴露在敵軍火力網下,無遮無擋,將十分脆弱,傷亡慘重;此外,坦克亦可提供火力支援,為步兵開路,摧毀敵軍抵抗,或至少壓制對方火力網,好讓步兵找到空間前進。因此,坦克委實是步兵推進時最強後盾。
打從二次大戰後期開始,因着反坦克武器高度發展,如美軍火箭發射筒(Bazooka)、德軍用後即丟的「鐵拳」(Panzerfaust)等,都讓坦克很易中伏,大大受制,無復當初之勇,再非可任意縱橫。到了一九七三年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之役」,埃及士兵用上反坦克導彈(ATM,不是自動櫃員機,而是Anti Tank Missile),更讓以色列的裝甲雄師雁行折翼,損失慘重,遂開始有人聲言坦克年代已成過去。
今次烏克蘭告訴我們,儘管坦克再難所向無敵,但它仍是陸戰中一張不可或缺的王牌,終究還是需要坦克。
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