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邊財話|疫情改變今年經濟

美國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爾馬最近發表一篇文章提出一個觀點,認為新冠疫情持續兩年肆虐下,雖然沒有改變一切,但已經重塑世界的秩序,這包括疫情加快了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數碼革命的許多趨勢,這些趨勢將可能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發展,他在文中提到的觀點頗值得我們參考。
生育率大降 影響勞動年齡人口

文中提到下降的出生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出生率在疫情期間以更大幅度下滑,長遠看生育率下降將進一步減少世界勞動年齡人口,世界上已有51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日漸縮減,比2000年的17個有所增加;債務陷阱方面,基於政府借款的推動,已積累40年的全球債務在疫情期間加快增長,25個國家的總債務與GDP之比逾300%,上世紀90年代中期債務負擔這麼高的國家數量為零,各大央行的印鈔行動繼續,正導致金融市場膨脹並加深債務陷阱,出於對破產和傳染效應的擔心,已經對債務上癮的社會發現自己很難回頭。

通脹方面,夏爾馬在文中指出,工人減少、政府支出增加及公共債務不斷上升,都指向更高的通脹率,但不會像一些專家擔心那樣達到上世紀70年代兩位數水平,因為政府支出應該會在今年放緩,而技術變革將繼續抑制價格,更大的風險在於資產價格,金融市場規模已增至全球經濟的四倍,當市場崩盤時,通貨緊縮往往緊隨而來。在抗擊全球變暖的努力下,正在推高對銅和鋁等綠色經濟需要的金屬需求量,而綠色政治正在減少各類原材料的供應。過去五年來對礦場和油田的投資急劇下降。結果是大宗商品價格出現「綠色通脹」,達到自1973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

疫情期間數碼服務迅速普及,然而它並沒有結束全球生產率增長長期下滑的現象。迄今為止的證據表明,在家遠程工作的員工工作時間更長、產出更低。儘管技術變革加速,但生產率增長持續疲弱,這一悖論仍然存在,加上新冠疫情暴發時,世界已轉向內向,除數據外所有事物(貿易、資金、人員)的流動都在下降,今年的互聯網流量可能會超過截至2016年的全部累計流量,但數據跨越國界傳播方面,卻正受地緣政治的因素所阻礙。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