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德 - 美元主導地位受侵蝕|缸邊財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題為《美元主導地位的隱形侵蝕:積極的多元化和非傳統儲備貨幣的崛起》的報告,內容詳盡地介紹1999年以來美元作為儲備資產地位的變化。

該報告數據顯示,從1999年至2021年,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元儲備份額從71%下降至59%,這一趨勢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美元比重的下降並沒有帶來傳統儲備貨幣——歐羅、日圓、英鎊比重的上升,而是帶來更多非傳統儲備貨幣資產比例的上升,非傳統儲備貨幣的份額從本世紀初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增長至2021年的1.2萬億美元,在全球儲備資產中的總體佔比上升到10%。

其次是愈來愈多的央行開始謀求美元之外的多元化配置,該報告將非傳統儲備貨幣資產佔比超過5%的國家定義為「積極多元配置國家」,而這類別的國家數量在2020年底已經達46個。

IMF的分析認為,美元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比重下降,並非匯率因素變化的結果。統計數據顯示,美元比重的下降,雖然與美國經濟體量與對外貿易體量在全球佔比中的下滑趨勢保持一致,但是與美元指數的相關性並不高,關於美元地位的變化,該報告從三個方面作了解釋:
非傳統儲備貨幣資產比例趨升

其一是非傳統儲備貨幣市場流動性快速增長,從歷史上看,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實現足夠深度和流動性的本幣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因此外匯交易者尋求交易對手方的範圍相對有限,只能在少數貨幣間進行有效的報價和交易。美元則因為其高度流動性和低交易成本,被視為適當的中間交易貨幣,但伴隨電子交易平台和外匯交易自動做市、自動流動性管理技術的出現,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成本不斷下降,利用美元作為中間交易貨幣的成本優勢也不斷下降,加上愈來愈多國家開始發展貨幣交易市場,不同國家央行之間的外匯互換協議,進一步提升央行獲取儲備貨幣之外的其他貨幣能力,都進一步削弱利用中間貨幣交易的吸引力。

其二是央行本身發生變化,尤其是愈來愈多央行儲備管理者開始更為積極謀求更高收益率。在當前全球主要央行金融資產規模愈來愈大的情況下,愈來愈多央行將滿足最低流動性需求之外的資金進行投資,尋求更高收益率,這情況進一步加速各國央行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進程。

其三是伴隨愈來愈多儲備用於主動投資,美國、歐洲、日本和英國長期極低利率水平,迫使其他央行儲備資產管理者不得不尋求其他貨幣實現更高收益率。

不難看出,這份報告主要從外部客觀因素分析美元在國際儲備比重中下降的原因。愈來愈多觀點則是從美元和美國本身進行思考和研究,在短期內,美元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的地位難以發生顛覆性變化,甚至可能因為地緣衝突等因素得到加強,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元未來全球角色的最大挑戰來自美國自身,能否保證國內經濟運行得體、保持開放和全球負責大國態度。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