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德 - 金融市場面對劇變|缸邊財話

今年1至6月國際金融市場發生歷史性劇變,日圓大幅貶值至1美元兌135日圓低位,創40年來最大跌幅;美國股市下跌20%,創52年來最大跌幅;德國5月份錄得30年來首次貿易逆差;美歐出現自上世紀70到80年代以來最嚴重通貨膨脹,給已經完全習慣低通脹和低利率環境的投資資金帶來衝擊。《日本經濟新聞》一篇報道針對這些現象指出,愈來愈多觀點認為,這是全球經濟結構的長期性轉折點。
各國央行被迫轉向貨幣緊縮

報道說,引發這個轉變的震源是商品市場行情,今年1至6月顯示國際商品綜合價格浮動的路孚特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數上漲29%,這是自1994年以來有數據可追溯的、與2008年上半年持平的最大漲幅,反映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帶動需求猛增之時,因烏克蘭危機造成的供應制約受沉重打擊,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美英物價漲幅達到40年來最高水平,德國為50年來最高。各國中央銀行被迫由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轉向貨幣緊縮,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美聯儲實施的1.5個百分點的加息幅度為1984年以來最高。

據報道,從貨幣政策方針不同的日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來看,由2021年底的1.4%左右擴大到2.9%左右,上半年的擴大幅度數據為35年來最大,因利率差擴大6月29日的日圓對美元匯率24年來首次跌至1美元兌137日圓以上,上半年跌幅為《廣場協議》修正美元升值前的1982年以來最大。

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利率在上世紀80年代前半期達到最高水平後不斷下降,儲蓄擴大和數碼化帶來的投資增長乏力,導致資金過剩和利率下降。冷戰後的全球化等原因導致物價也變得難以上漲,但隨著「新冷戰」格局的形成,國家安全保障優先於成本的情況出現了,加上「脫碳化」導致能源價格上漲。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表示:「我認為不會回到低通脹的環境。」瑞士信貸銀行日本最高投資負責人松本聰一郎更表示,由於存在供應受限,如果刺激經濟,通脹壓力就會增大。

在低利率下,政府和企業增發債券,甚至稱得上「債券泡沫」,投資者也購買了債券,今年上半年利率突然大漲,導致涵蓋國債及公司債等廣泛債券在內的彭博巴克萊美國綜合債券指數跌了11%,創下自1990年以來最大跌幅,寬鬆資金也明顯流出股市,美國標普500指數跌了20%;納斯達克綜合股價指數下跌29%,創歷史最大上半年跌幅,雖然日經平均股價僅跌8%,表現比較平穩,但美股下跌了20%以上。預測到高通脹的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對美國媒體表示,經濟較高概率將恢復接近「長期停滯」的狀態,低通脹和低利率時代是否終結還無法判斷,但以低利率為前提的企業經營變得愈來愈困難。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