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德 - 美國發動反向貨幣戰|缸邊財話

最近《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題為《強勢美元在貨幣戰新轉折中贏得通脹戰役》的文章,指出美國正打響一場與過往不同的貨幣戰爭,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發起一場以美元貶值為主軸的貨幣戰,並取得豐碩的戰果,現在卻反其道而行,發動一場美元升值之戰,而這場反向貨幣戰看來美國正在獲勝。
歐羅日圓匯價插水

文章指出,最近美元的波動幅度不同尋常,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美元的匯率水平,美元兌歐羅曾接近1比1,這是2002年以來第一次,美元兌日圓亦達到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在扣除通脹因素後,美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僅有兩次顯示其幣值比現在更強勢,分別是在2002年和1985年。經濟表現證明強勢美元是合理的,可惜這並非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特別強勁,事實上,最近的數據非常令人失望,反而是因為其他地方的情況更糟。

最近美元兌歐羅和日圓的匯率飆升是由於天然氣價格暴漲,以及俄羅斯供應可能被完全切斷的威脅,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和機械出口國,日本和德國尤其受到影響,在非常簡單的層面上,新的投資將改變方向,而美國更具吸引力,因為領先的頁岩油開採技術,使美國在能源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對任何能源密集型行業來說,美國現在看起來情況更好,令美國競爭力大增,貿易條件亦有所改善。

數據顯示,在能源因素的推動下,日本和德國的進口成本都在飆升,今年5月德國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商品貿易逆差,這對一個通常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並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驚人的逆轉,如果市場是對的,德國面臨長期較高的能源成本,那麼它將需要減少對使用廉價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工業和化工廠的依賴,弱勢歐羅有助於抵銷競爭力的流失,鼓勵對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其他出口行業的投資,抑制進口,從而減輕對就業的打擊,而美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強勢美元使出口更加困難,使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利潤減少,卻使進口商品比較便宜,從而有助於美聯儲遏制通脹。

貨幣邏輯是顯而易見,美聯儲正在加息以壓抑通脹,令美國資金收益高於其他發達國家,雖然歐洲央行表示也將加息卻未曾動手,日本銀行更表明不會加息,近幾周隨著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有所減弱,但對歐羅區的預期下降得更快,美歐兩年期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加大,對美元形成支撐,匯率愈是朝一個方向走得太遠,最終的修正就會愈劇烈、愈快速、愈痛苦,但是如果沒有甚麼新的觸發因素——烏克蘭的和平協議可能使德國重新獲得廉價天然氣,或者美聯儲轉向鴿派立場——就很難看到有甚麼會促使美元走勢轉向。
黃惠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