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欄|Deepfake可取之處 - 康子

昨日談到Deepfake,其實這種科技挺有趣,因電腦需要認得人的面貌,但這種技術其實不容易,人的面部變化實在太多,不同種族有不同膚色,眼睛的尺寸、單雙眼皮、瞳孔的顏色,以至鼻的高度等,要教曉電腦識別面部多種變化,實在不容易。後來,人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只要找到左邊白色、右邊白色,然後白色中間有黑色,那便是眼睛,而中間的顏色亦可以改變。另外,肉色的部份中間隔着紅色的,就是嘴巴。電腦就是這樣識別眼耳口鼻,然後用AI將人的面貌湊合在一起。

然而,AI的功能也不簡單,它是用上兩個AI製成。第一個AI將兩個人樣貌相同之處湊合,在不斷交疊的情況下,形成換面效果。第二個AI則負責監工,檢查製成品的像真度,若然找到破綻,便會退回重新再做。如是者,不斷來回檢驗直至製成完美的模擬人物,這稱之為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即兩個AI互相對抗,在競爭中進步,從而製成肉眼不能分辨的偽造功能。

這種AI功能有其好處,從前的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功能需要不斷修輯相片,再合成為動畫,現在則可跟隨動態的面部表情製作近乎完美的模擬人物。很多電影也可做出我們想像不到的效果,例如自一九七七年起推出的《星球大戰》系列,在二○一六年《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裏出現公主年輕時的片段,就是運用Deepfake的技術製成。我記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電影《狂野時速》男主角Paul Walker在拍攝期間撞車身亡,後來電影公司以Deepfake技術將他重現電影裏。另外,警方亦可運用此技術,從犯人多年前的舊照中,模擬他現在的模樣,讓警方更容易追溯犯人。有人將經典動畫人物如馬里奧變成真人,內地亦有人將古人如李白、孔子等,從水墨畫的畫像變成真實的人,讓我們感受一下古人的出現。
本欄長刊於《星島日報》專欄版
森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