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 房策背後有地產商身影嗎?|中環High Tea


二○一○年,時為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成功推低舊樓強拍門檻,由當時須齊集九成業權降至八成,理據是要幫助市區重建步伐,加速發展商收購步伐,拔除釘子戶阻延因素。去年,在林鄭月娥的告別《施政報告》中,她再提出放寬強拍門檻,放寬樓齡五十年或以上的舊樓強拍門檻至七成半,甚至是七成,當中的考量是甚麼?真的只有拔除釘子戶的因素?
  香港有不少舊樓地段,樓齡超過四十年、五十年的物業各區皆見,有優質的物業,也有結構呈現很多問題的物業,發展商收樓遇到障礙有不同的問題,其中一大問題是收購價未能達到業主的要求,這個因素,政府在研究、檢討強拍門檻時有幾認真考慮過?
二○一○年林鄭月娥成功為發展商開路,結果是甚麼? 舉一個例子,在修例前,恒地大力在中半山美麗臺收購重建,在二○○七年,市傳恒地已購入有關物業八成業權,但因在限期前未能收購到至少九成業權,結果未能成功重建發展有關地段。然而,二○一○年改例後,恒地終能以達到八成門檻重建地段,這對地產商是喜訊,但對小業主呢? 據悉就有小業主持有美麗臺兩個單位,是家族成員同住一個屋苑方便照顧,但在強拍下,小業主所獲收購價根本不能在同區購回兩個同類、同級、相近呎數的單位,結果大家庭只能有一個家庭留低,另一戶要遷到東區的大型屋苑,這個例子絕對不是孤例。看看這類例子,小業主的要求過份嗎?為何發展商的收購價未能令小業主同區置業?收購價太低對業主公平嗎?在辦公室看文件、訂政策的官員們知道這種民情嗎?
  上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率領一眾副司長和局長舉行第三次立法會前廳交流會,發展局局長甯漢豪透露會研究降低舊區重建的強拍門檻,樓齡愈高可能降得愈低。林鄭去矣,但官府為發展商護航之心是否不死?表面上,樓齡愈高,門檻愈低,非常有邏輯,但樓齡絕對不能是唯一主要的考慮。樓齡高而維修保養得宜的樓宇,為何必須重建?樓齡不是最高,但維修保養極差的樓宇、有潛在結構問題的樓宇,難道不應優先重建?道理何在?如果協助收樓主要針對釘子戶阻攔,八成門檻還不夠低?每一幢樓真有超過兩成的釘子戶?降低門檻有沒有方便發展商,無視小業主之嫌?
  政府檢討強拍政策之前,請先檢討發展商的收購價實況,妄談降低門檻,只會令人質疑房策背後有沒有地產商的身影?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