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思慧
導演憑《夢女芭蕾》於康城影展一鳴驚人,《親陌》亦再次揚威康城,勇奪評審團大獎兼入圍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及第80屆金球獎最佳非英語影片。連我最欣賞的14歲童星Eden Dambrine亦憑精緻細膩的演技,第一次拍戲就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生命中不能拔走的刺
中英文片名都改得非常好,《CLOSE》解親密又得封閉又得,減去C變成LOSE亦可以,而《親陌》完美解讀電影的中心思想,改名嘅係天才。電影表面講親密,其實講疏離。兩位靚到黐線的小男生李奧(Eden Dambrine飾)及洛米(Gustav De Waele飾),一齊在花田玩,一齊踩單車返學,一齊瞓一齊食,一段好甜的超close友誼,最鍾意兩人在花海中奔跑,非常自然的親密情感表達,因為同學間的閒言閒語,兩人之間從此有一大片花田的距離。
最喜歡片中所有冇對白的鏡頭,單靠兩位小男生的眼神,已傳遞了無數情感,包含快樂、疑惑、不明白、逞強、後悔及內疚等等,點解年紀輕輕又冇演戲經驗,可以演得咁好?特別中後期由二變一,導演非常聰明地選擇以畫面交代李奧的情緒,看似生活重回正軌,但加入大量沉默,連成年人都無法承受的悔恨及悲傷,從李奧雙眼,我完全感受到。極簡單的故事,極細膩的情感,攝影超靚,睇到個心隱隱作痛。
頭條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