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實行垃圾分類(2019年7月1日)不到一年後,北京市的相關法例亦於今年5月1日生效,意味着首都也進入了垃圾分類時代。
不過,就筆者的觀感而言,無論是政策的公眾教育,還是生效近一個月以來的推行情況,京滬兩地都呈現出極大的差異。與上海的一本正經比較,北京顯得相當放任自流,用時下流行的網絡潮語來形容即係「佛系」。
首先政策宣傳方面,就生活在北京的筆者而言,知悉垃圾分類即將施行約是在4月下旬,即係生效前約一周。換言之,幾乎是以猝不及防的態度「迎接」該政策的到來。
筆者雖然已與當下年輕一代一樣,基本已沒有看電視或報章雜誌習慣,網絡同社交媒體幾乎是接收新資訊唯一渠道的,但自問仍是對新訊息非常敏感的一個人。即便如此,筆者在過去半年內仍絲毫沒有感受到在任何新媒體平台上,有關北京垃圾分類的宣傳。
反觀上海,筆者雖然不生活在當地,但在其垃圾分類正式推行前的半年內,經常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上看到當地同事朋友轉發的各類文章、視頻、小遊戲等,無論這些內容來自官方或是民間自發,對於垃圾分類的宣傳可用舖天蓋地來形容。即使做為一個外地人,也能夠在網絡上感受到那份緊張與焦慮。
當然,今年上半年北京未大肆宣傳垃圾分類,可能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然而,任何一項重大法律或新政策的實施,理應要公眾完全充份的知悉。既然受疫情影響無法及時推進公眾教育,當局又為何不推遲生效時間,而偏要讓其倉促上馬?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北漂見聞——北京「佛系」垃圾分類(一)
其他
更多-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三)2021-01-19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二)2021-01-12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一)2021-01-0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五)2020-12-29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四)2020-12-22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三)2020-12-1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二)2020-12-08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一)2020-12-01
- 北漂見聞——基層防疫暴露管理能力不足2020-11-24
- 北漂見聞——「雙十一」成科技公司最後狂歡?2020-11-17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二)2020-11-10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一)2020-11-03
- 北漂見聞——內地防疫「中期測試」本周放榜2020-10-27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四)2020-10-20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三)2020-10-13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二)2020-10-06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一)2020-09-29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三)2020-09-22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二)2020-09-15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一)2020-09-08
- 北漂見聞——中國的「制度優勢」(二)2020-09-01
- 北漂見聞——中國的「制度優勢」(一)2020-08-25
- 北漂見聞——銀行集體「讓利」為那般(二)2020-08-18
- 北漂見聞——銀行集體「讓利」為那般(一)2020-08-11
- 北漂見聞——防疫「三級」應變下的變與不變2020-08-04
- 北漂見聞——北京疫情乍暖還寒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