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轉眼即將過半,過去6個月新冠肺炎病毒的陰影在全球揮之不去,也讓很多「非常規」的生活方式成為「新常態」。
例如,同事朋友之間已習慣以身形或眼神辨認對方,在工作中對於各類視訊或網絡直播的工具駕輕就熟,來到商場和寫字樓等區域的大門口自動停低伸出手臂等待測溫等。
然而,過去幾個月,沒有一項動作比「掃碼」需要用到的次數更頻密,更能代表新常態。在內地任何一個城市,無論是外出吃飯、去超市或商場購物、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辦公場所等,都會遇到防疫工作人員要求你打開手機中的「健康寶」APP或掃描「健康碼」,確認本人未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才獲放行。
當然,所謂的健康碼並不能證明你健康與否,它只能反映出你有沒有去過確診病人出現過的地區,據此判斷你是否有受感染的風險。然而在當今祖國,沒有健康碼幾乎是寸步難行。
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或買不起智能手機的窮人,如何自證健康狀況?答案是沒無其他方法。筆者留意到,過去幾個月有不少城市出現有人因未使用智能手機無法掃碼,而被司機和其他乘客趕下公交車的新聞報道。有報道甚至指,一名阿伯因不會用智能手機,無法乘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從家鄉前往投靠親戚只能步行近1000公里,耗時約半個月。
移動互聯網和QR Code等現代高科技原本在解決社會包容性方面被寄予厚望,誰料卻築起了另一面高牆,讓社會的包容性反而變得更差。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北漂見聞——科技防疫讓包容性倒退(一)
其他
更多-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三)2021-01-19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二)2021-01-12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一)2021-01-0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五)2020-12-29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四)2020-12-22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三)2020-12-1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二)2020-12-08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一)2020-12-01
- 北漂見聞——基層防疫暴露管理能力不足2020-11-24
- 北漂見聞——「雙十一」成科技公司最後狂歡?2020-11-17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二)2020-11-10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一)2020-11-03
- 北漂見聞——內地防疫「中期測試」本周放榜2020-10-27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四)2020-10-20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三)2020-10-13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二)2020-10-06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一)2020-09-29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三)2020-09-22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二)2020-09-15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一)2020-09-08
- 北漂見聞——中國的「制度優勢」(二)2020-09-01
- 北漂見聞——中國的「制度優勢」(一)2020-08-25
- 北漂見聞——銀行集體「讓利」為那般(二)2020-08-18
- 北漂見聞——銀行集體「讓利」為那般(一)2020-08-11
- 北漂見聞——防疫「三級」應變下的變與不變2020-08-04
- 北漂見聞——北京疫情乍暖還寒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