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日,筆者從北京飛到廣州,參加人生第二個全程馬拉松賽事,結果如願跑出4小時零9分的「PB」(personal best,即個人最佳),較去年北京馬拉松5小時完賽的成績快左逾50分鐘。這亦是自2020年下半年全國各類馬拉松賽重啓後,筆者參加的第四場。
上周的專欄分享了三個後疫情時代內地馬拉松賽事與以往的變化,本期筆者再補充多幾個個觀察。從這些角度而言,馬拉松賽場竟然亦頗符合「內循環」的發展趨勢。
首先,許多馬拉松賽的名稱中悄然撤下「國際」二字,外籍選手基本絕跡。過去國內各地舉辦的馬拉松賽,為了提升檔次和擴大影響力,往往傾向通過邀請一些高水準外籍選手(多來自非洲),包裝成國際賽事。
但如今因應防疫要求入境內地需隔離十四日,加上國外許多地區疫情風險均高於中國,賽場上已再也看不到外籍選手的身影,於是馬拉松賽事不再「國際」。此情況的典型代表是上月末舉辦的上海馬拉松。
由於非洲選手缺席,使得大部份馬拉松賽的前三名均由國內選手摘得,剛落幕的廣州馬拉松即是如此。
不過,這不代表主辦方不接受大衆選手中的外籍人士報名。筆者近期參加的幾場賽事,仍能見到零星的白人或其他膚色相貌的外國友人。
除了淡化國際色彩,近幾個月內地更有一些馬拉松賽在本土化的道路上行得更遠。例如將于年末舉辦的福建永定土樓馬拉松,便將參賽選手嚴格限定在本省或本市常住人口。如此一來主辦方也許能節省一筆防疫支出,亦或降低病毒從外省傳入的風險?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三)
其他
更多- 北漂見聞——疫下居民收入增長30年新低2021-03-02
- 北漂見聞——原地過年眾生相(三)2021-02-23
- 北漂見聞——原地過年眾生相(二)2021-02-16
- 北漂見聞——原地過年眾生相(一)2021-02-09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五)2021-02-02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四)2021-01-26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三)2021-01-19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二)2021-01-12
- 北漂見聞——冬奧引領新一輪滑雪熱(一)2021-01-0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五)2020-12-29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四)2020-12-22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三)2020-12-15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二)2020-12-08
- 北漂見聞——馬拉松疫後重啟的變與不變(一)2020-12-01
- 北漂見聞——基層防疫暴露管理能力不足2020-11-24
- 北漂見聞——「雙十一」成科技公司最後狂歡?2020-11-17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二)2020-11-10
- 北漂見聞——提前到來的「雙十一」(一)2020-11-03
- 北漂見聞——內地防疫「中期測試」本周放榜2020-10-27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四)2020-10-20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三)2020-10-13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二)2020-10-06
- 北漂見聞——北京註會考試取消後(一)2020-09-29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三)2020-09-22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二)2020-09-15
- 北漂見聞——國際服貿會與經濟「內循環」(一)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