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產屋苑開稻香而非「鍾菜」,顧客目標其實很清晰,起碼吃拿起刀叉鋸面前那頭碩大的兩頭鮑魚,也不肉赤,如果連一蚊雞和加一蚊羊腩煲也不放過,恐怕午夜睇世界盃時,飲得下啤酒卻吞不下花生薯片了。
這晚與一班老友正是在杏花邨的稻香晚飯,看上座情況,市況似乎有復常跡象,畢竟在疫情艱難期,見過大小食肆門庭冷落,每晚客人一枱起兩枱止,捱到今天的都祝願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從前在西灣河居住,碰巧辦公室後來也搬到阿公岩,太古城、東大街和杏花邨都是飲食的出沒地區,也曾到這家稻香飲茶,但搬之後順便在大型超市買齊生活所需,反正有泊車優惠。不過,搬離港島東,以及轉變了工作模式之後,鮮有來這裏逛逛,直至這晚重臨才赫然發現不知何時已正名「杏花新城」。
更意外是發覺商場好像變了,現在充滿青春氣息,不禁問其實是不是自己老了,但時隔只不過數年而已。二樓開了多家大型名牌運動服裝用品商店,各店標出的折扣相當驚人,簡直是要錢不要貨,樓下亦有多家時髦食店。
同桌有友人原來曾在杏花邨住過七年,這位舊街坊也認為現在的商場令他眼前一亮,見他如劉姥姥遊大觀園,好奇的到處張望,彷彿來了一個新奇的花花世界。
梁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