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香港亦難倖免,加上去年社會事件的餘波,令本港經濟受到雙重打擊。但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相信本港亂局將會過去,疫情亦總有緩和一天,香港欲盡快重振經濟,就要早作部署掌握先機。筆者認為,香港地少人多,未來發展重點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故其中一個出路,就是利用大灣區資源,發展「飛地經濟」。
「飛地經濟」這個名詞,是三年前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提出來的,意思是指兩個互相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例如甲地和乙地合作,把甲地招入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隸屬乙地的園區,利用稅收分配、政績考核等一系列科學的利益機制,擴大兩地合作廣度,加深兩地合作深度,從而實現互利共贏。
對於港商來說,這種「飛地經濟」概念應不感陌生。因為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港商陸續把生產線由香港遷往內地,慢慢發展為內地生產、香港推銷的「前店後廠」模式,其實已有「飛地經濟」雛形。只不過那時港商都是各自為政,屬於散兵游勇,加上內地還未有一套完整政策,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難免碰碰礚礚。
經過逾四十年磨合,內地招商引資政策及相關配套甚為成熟,港商、港企對國家制定的經濟計劃亦愈來愈了解,此時如特區政府再牽頭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加強合作,有規劃地發展「飛地經濟」,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橫琴模式成效顯著
在這方面,澳門比香港走前值得借鑑。大家都知道,澳門大學多年前已遷往珠海橫琴,除此之外,今年三月珠海市政府再在橫琴批出19.4萬平方米面積土地,以53億元人民幣出讓予澳門特區政府,打造集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於一體的「澳門新街坊」。
這個綜合發展計劃,讓在橫琴工作、生活的澳門居民,享受到與澳門本土相當的社會服務,可說是「飛地經濟」的示範項目,相信對香港特區政府會有啟發作用。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港應發展「飛地經濟」
其他
更多- 恒聲集——中歐合作港如何得益?2021-01-15
- 恒聲集——紐交所除牌鬧劇益港2021-01-12
- 恒聲集——英國脫歐利大於弊2021-01-08
- 恒聲集——三強鼎立已成定局2021-01-05
- 恒聲集——擦亮「購物天堂」招牌2020-12-29
- 恒聲集——過渡房屋勿臨渴掘井2020-12-22
- 恒聲集——直播經濟機不可失2020-12-18
- 恒聲集——美股高企難阻資金東移2020-12-15
- 恒聲集——「購物天堂」優勢仍存?2020-12-11
- 恒聲集——美加強審計令港獲益2020-12-08
- 恒聲集——全球產業鏈靠中國支撐2020-12-04
- 恒聲集——內地脫貧仍須努力2020-12-01
- 恒聲集——「躍動港島南」須掃平障礙2020-11-27
- 恒聲集——疫情衝擊美零售旺季2020-11-24
- 恒聲集——特朗普已盡失民心2020-11-20
- 恒聲集——RCEP有利疫後經濟復甦2020-11-17
- 恒聲集——立會暢通應做實事2020-11-13
- 恒聲集——中美關係不會一夜回暖2020-11-10
- 恒聲集——「十四五」助港融合發展2020-11-06
- 恒聲集——融入「內循環」尋商機2020-11-03
- 恒聲集——感染風險App助防疫2020-10-30
- 恒聲集——深圳公測數碼貨幣有法2020-10-27
- 恒聲集——中國進出口獨領風騷2020-10-23
- 恒聲集——與星建「旅遊氣泡」具意義2020-10-20
- 恒聲集——灣區應設港人學校2020-10-16
- 恒聲集——優化酒店設計利防疫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