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早前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預料法案在總統特朗普簽署後便會生效。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項法案是特朗普政府限制中概股於美國上市,進一步打壓中資企業集資手段。
不過這種將金融及證券監管問題政治化做法,不僅有違自由市場原則,亦將會引發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退出美國市場,這對美國金融業及全球投資者都不樂見。
據了解,該法案除了要求連續三年通過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審計外,還需要向PCAOB提供公司審計底稿,否則就會遭到除牌,禁止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交易所進行交易。
然而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審計底稿等較重要檔案,必須存放在中國境內,不得擅自通過任何渠道,將審計底稿發送給境外機構或個人。
由此可見,「法案」中相關規定,似乎是為遏制中資企業在美國集資而「度身訂做」。
中概股或逐步回流
在美國受「法案」影響需要額外披露審計資料的上市企業,有90%為中資公司,其餘企業來自法國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
更甚者,「法案」並沒設立對話和合作機制,令中資企業不能通過對話協商,以及與美國監管機構建立跨境合作方式來化解分歧。
換言之,中資企業很難在同時滿足「法案」要求及中國法律下,提供符合要求審計文件。
因此可以預計,在美國上市的逾200間中資企業,在被針對情況下,只好設法轉移至其他地方上市。可以想像,面臨大量上市公司退場和撤資,華爾街環境會好過嗎?
至於香港則反而得利,事關自從去年開始,中概股回流亞太區市場情況漸趨普遍,香港正是這些中概股的首選上市地點。
須知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總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逾2.3萬億港元),若香港能利用本身在金融方面優勢,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多樣性,以及增加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應能持續吸引中概股來港上市,有利支持本地經濟復甦。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美加強審計令港獲益
其他
更多- 恒聲集——落實《預算案》須雷厲風行2021-02-26
- 恒聲集——全球風險評估 還看疫苗分配2021-02-23
- 恒聲集——支援中小企好過派錢2021-02-19
- 恒聲集——專業批發市場可挽救失業率2021-02-16
- 恒聲集——GME事件引人反思2021-02-09
- 恒聲集——螞蟻整改揭監管方向2021-02-05
- 恒聲集——中美關係進緩衝期2021-02-02
- 恒聲集——提高智能家居審批效率2021-01-29
- 恒聲集——內地農曆新年加強防疫2021-01-26
- 恒聲集——投資股市防資產縮水2021-01-22
- 恒聲集——港島南工廈活化「歎慢板」2021-01-19
- 恒聲集——中歐合作港如何得益?2021-01-15
- 恒聲集——紐交所除牌鬧劇益港2021-01-12
- 恒聲集——英國脫歐利大於弊2021-01-08
- 恒聲集——三強鼎立已成定局2021-01-05
- 恒聲集——擦亮「購物天堂」招牌2020-12-29
- 恒聲集——過渡房屋勿臨渴掘井2020-12-22
- 恒聲集——直播經濟機不可失2020-12-18
- 恒聲集——美股高企難阻資金東移2020-12-15
- 恒聲集——「購物天堂」優勢仍存?2020-12-11
- 恒聲集——美加強審計令港獲益2020-12-08
- 恒聲集——全球產業鏈靠中國支撐2020-12-04
- 恒聲集——內地脫貧仍須努力2020-12-01
- 恒聲集——「躍動港島南」須掃平障礙2020-11-27
- 恒聲集——疫情衝擊美零售旺季2020-11-24
- 恒聲集——特朗普已盡失民心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