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高盛發表二○二二年中國展望報告,將「共同富裕」、房地產市場放緩等因素納入考量,預測明年中國GDP實際增長率為百分之四點八,並預計二二至二五年的年均增長率僅為百分之四點五,遠低於市場預期。
雖然下調預期增速,然而高盛卻指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更慢但更有彈性」的體制。的確,早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三季GDP增長為百分之四點九,與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相比,似乎增速放緩情況頗重。然而,若從宏觀和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內地第三季GDP「破五」僅屬短暫性波動,不僅沒有觸及中央全年「保六」的底線,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穩中有進的趨勢亦沒有改變。因此,預料中國仍會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疫後復甦的主要動力。
談宏觀經濟不能拘泥於某季度經濟數據的得失,而是要縱觀全局才能看清經濟發展的形勢。首先,今年首兩季經濟的高增長造成了較大的基數效應,預示經濟走勢很大機會出現「先高後低」的格局,而今第三季經濟數據放緩,正正符合了預期的經濟走勢。其次,短期性自然因素也對第三季經濟帶來了一些衝擊,包括河南、山西和江浙滬等產業鏈密集的省份,都於下半年出現水災和颱風等自然災害,經濟活動難免受影響。同時間,為了消除市場內的不穩定因素和泡沫,以及治理部份行業內的亂象,中央於第三季前後加大了對金融、房地產及科網等企業的調控和監管力度。以上幾項原因疊加,導致了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速放緩。
應當看出,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之時,中央仍保持「求穩」和不搞「大水漫灌」的經濟策略。一方面沒有如歐美等國家飲鴆止渴般大肆印鈔救市;另方面採取監管和調控策略,減少地方經濟對房地產和債務的依賴,對外釋放出「不再走粗放型增長的老路,邁向重視高質量、可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訊號。
事實上,近日出爐的多省份前三季度GDP數據顯示,多省出口和投資總額都出現穩中向上的趨勢,加上各個省市繼續推動刺激消費政策,釋放「內循環」的消費力,使內地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持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經濟報告預測,中國今年GDP將增長百分之八,領先全球經濟增長平均值。由此可見,GDP增速減緩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而在經濟由「重量」向「重質」轉型的大背景下,未來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性亦會隨之增強。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GDP增速減緩無損大局
其他
更多- 李秀恒 - 保就業穩年輕消費市場|恒聲集2022-08-05
- 李秀恒 - 習拜會未見中美降溫跡象|恒聲集2022-08-02
- 李秀恒 - 歐洲經濟出現危機|恒聲集2022-07-29
- 李秀恒 - 晶片聯盟反逼華技術突破|恒聲集2022-07-26
- 李秀恒 - 滴滴來港上市現曙光|恒聲集2022-07-22
- 李秀恒 - 貿易大國連現逆差|恒聲集2022-07-19
- 李秀恒 - 美主導反華聯盟趨不穩|恒聲集2022-07-15
- 李秀恒 - 灣區寄宿學校紓青年問題|恒聲集2022-07-12
- 李秀恒 - 啟德體育園助推文體事業|恒聲集2022-07-08
- 李秀恒 - 「四個必須」指引經濟發展|恒聲集2022-07-05
- 李秀恒 - 港故宮為文化產業奠基|恒聲集2022-06-28
- 李秀恒 - 內地消費者信心見底回升|恒聲集2022-06-24
- 李秀恒 - 中吉烏鐵路意義重大|恒聲集2022-06-21
- 李秀恒 - 全球通脹增內地經濟復甦難度|恒聲集2022-06-17
- 李秀恒 - 港需加強國際視野|恒聲集2022-06-14
- 李秀恒 - 印太經濟架構可有效制華嗎?|恒聲集2022-06-10
- 李秀恒 - 「珍寶」啟發對官商合作反思|恒聲集2022-06-07
- 李秀恒 - 穩經濟信心重中之重|恒聲集2022-05-31
- 李秀恒 - 發展文化應重視產業化|恒聲集2022-05-27
- 李秀恒 - 內地經濟仍穩中向好|恒聲集2022-05-24
- 李秀恒 - 中國通脹如何獨善其身|恒聲集2022-05-20
- 李秀恒 - 強化內循環助突破壁壘|恒聲集2022-05-17
- 李秀恒 - 慎防滯脹危機蔓延全球|恒聲集2022-05-13
- 李秀恒 - 盼港重回經濟發展正軌|恒聲集2022-05-10
- 李秀恒 - 港經濟料下半年現轉機|恒聲集2022-05-06
- 李秀恒 - 亞洲仍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恒聲集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