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經修正後的《外國公司問責法》確定要求外國企業提供帳目給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審核,若企業連續三年無法配合,SEC則有權要求業者自美國下市。
這個消息連同美國財政部擬擴大投資黑名單,以及滴滴出行將從美國退市並回港上市消息,引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集體暴跌。有投資專家估計,未來三年中概股將會陸續從美國退市。
受惠中概股加快回流上市消息,港交所(三八八)曾見造好,然而在短期利好、市場逐步消化正面消息後,筆者認為,香港的股市與回流中概股之間仍有一段磨合期需要度過。以回港上市的微博為例,開市首日便下挫逾百分之七。
港股若想提供更好平台,吸引更多中概股選擇到港上市,仍有幾個方面需要克服。首先是市場規模,今年港股表現氣勢不如去年強勁,新股上市表現並不理想,市場分析要待大市全日成交金額破二千億元,新股市場才能重回熾熱;其次在制度方面,以往港股市場金融、地產板塊市值佔比較高,雖然港交所改善其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並已經允許「同股不同權」、「可變利益實體」等來吸引科企上市,但審查規則仍然相對嚴格,市場整體結構讓機構投資者成為主導,因此換手率及資金流動性不足;第三是投資方面,即使中概股重新在港上市,美國的「投資黑名單」使不少受限美國法規的投資者或機構依然無法購買,目前港交所雖然正在積極推動第二上市的中概股納入港股通,使南下資金參與投資,但投資組成仍然不夠多元化。
雖然以上提及的每一個問題不能馬上得到徹底解決,但目前港府及港交所已經在努力拓寬中概股回歸入口。長遠而言,有鑑於中國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以及龐大的內需市場,高新科技產業發展依然被看好,香港作為條件成熟的金融中心,吸引回流的中概股會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將會拉動市場規模及科技股估值抬升,逐漸改善市場規模及換手率等,並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港吸中概股回流仍須努力
其他
更多- 李秀恒 - 中國通脹如何獨善其身|恒聲集2022-05-20
- 李秀恒 - 強化內循環助突破壁壘|恒聲集2022-05-17
- 李秀恒 - 慎防滯脹危機蔓延全球|恒聲集2022-05-13
- 李秀恒 - 盼港重回經濟發展正軌|恒聲集2022-05-10
- 李秀恒 - 港經濟料下半年現轉機|恒聲集2022-05-06
- 李秀恒 - 亞洲仍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恒聲集2022-05-03
- 李秀恒 - 美發動貿易戰遏華恐遭反噬|恒聲集2022-04-29
- 李秀恒 - 亞洲貨幣暴跌 衝擊港外貿|恒聲集2022-04-26
- 李秀恒 - 長三角復工須防「斷鏈」|恒聲集2022-04-22
- 李秀恒 - AI高科技大勢所趨|恒聲集2022-04-19
- 李秀恒 - 港須盡快發行數碼貨幣|恒聲集2022-04-12
- 李秀恒 - 中歐關係須看長遠|恒聲集2022-04-08
- 李秀恒 - 人民幣成主導時機未到|恒聲集2022-04-01
- 李秀恒 - 中美關係降溫未有時|恒聲集2022-03-29
- 李秀恒 - 中概股多地上市成趨勢|恒聲集2022-03-25
- 李秀恒 - 房地產軟著陸以穩經濟|恒聲集2022-03-22
- 李秀恒 - 中國經濟仍以「穩」字當頭|恒聲集2022-03-18
- 李秀恒 - 制裁反促俄脫歐入亞|恒聲集2022-03-15
- 李秀恒 - 原料價格上漲影響深遠|恒聲集2022-03-11
- 李秀恒 - 「金融核彈」真的有效嗎?|恒聲集2022-03-08
- 恒聲集|遊艇經濟有助疫後復甦 - 李秀恒2022-03-04
- 恒聲集|文化旅遊值得開發 - 李秀恒2022-03-01
- 恒聲集|電動車將成最矚目科技產品 - 李秀恒2022-02-25
- 恒聲集|中國須慎防科技「精準脫鈎」 - 李秀恒2022-02-22
- 恒聲集|美炒作俄烏衝突有原因 - 李秀恒2022-02-18
- 恒聲集|工作融合生活成新趨勢 - 李秀恒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