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中概股多地上市成趨勢|恒聲集

三月十六日,副總理劉鶴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專題會議,並表示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就中概股保持了良好溝通,並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形成具體的合作方案。消息透露出中方似乎願意在審計監察上向美讓步,繼續支持中國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而阿里巴巴、嗶哩嗶哩等中概股亦應聲強勢反彈。

筆者認為,本輪中概股的股價反彈,暫時免除被美市除牌的窘境並非最主要的誘因,過去半年的股價大跌,其實原因是多重的:一是由於環球金融在各國央行「大放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股價虛高後的正常回調;二是由於內地政府在二○二一年對各行各業進行規範化監管及反壟斷調查所導致的。而踏入今年,在國際大宗商品及原物料成本上漲、疫情反覆、加息大環境、地緣政治衝突的重重壓力之下,要抵抗經濟下行的壓力,內地政府亦會相應對不同行業進行不同程度的「鬆綁」,釋放經濟活力。

其實,儘管中美雙方似乎在赴美上市的企業審計監察方面良性溝通,中國作為當前對美國而言在經濟上最有挑戰性的競爭對手,海外上市的企業仍面臨着不小的制裁風險。上月,證監會發佈修訂草案,正式將瑞士、德國納入「滬倫通」,同時允許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讓中國企業更多了一條拓展海外資本的途徑。僅上周,便有三家中國企業選擇在瑞士證交所上市。

當然,為減少退市的風險及增加政治風險可控性,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或雙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將成為愈來愈多中資公司境外上市的模式。而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體制,港交所理所當然成為中概股回流的首選。

雖然中概股回流在短期內未必能對香港的股市有「立竿見影」的利好,對整體股市結構,尤其是舊有經濟產業,有一定的衝擊。但就長遠而言,鑑於內地經濟向好及龐大的內需市場,創科產業發展前景良好,香港吸引回流的中概股會逐漸形成規模效應,將會拉動市場規模及科技股估值抬升,逐漸改善市場規模及換手率等,並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政府對此亦已經有所部署,一方面,劉鶴在金穩委會議上提及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支持香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及,香港相關部門正在檢視主板的上市規則,研究如何修訂上市條件以配合相關公司的集資需求,相信是為迎接回流的中資股做好準備。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