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習拜會未見中美降溫跡象|恒聲集

7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了第五度對話,就中美關切的一系列雙邊、區域及全球議題進行討論。筆者認為,本次通話並未達成理想的實質成果,料中美之間的氣氛短期內依然保持緊張。

首先,中美雙方的互信度正呈現螺旋式下降之勢。回顧上一次在3月份舉行的通話,當時雙方達成了「四不一無意」的共識。然而,在過去4個多月,無論是上周剛剛在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價值2800億美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美國上月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或是更早之前美方倡議的「印太經濟架構」,無一不與「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等共識背道而馳。

在美方政策反覆無常下,雙方較難就宏觀議題達成共識,並一以貫之地加以實施。甚至連會前普遍猜測最有可能討論到的「削減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措施」,亦未見於雙方的會後聲明稿中。
宏觀議題難達共識

其次,美方對中美關係的定位有一定誤判。在俄烏戰爭及全球疫情反覆的大環境下,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並會深遠影響到全球應對供應鏈斷鏈、疫後經濟復甦、全球氣候變化、衛生安全問題等議題。美國一方面與中方達成不進入新冷戰的共識,強調尋求與中國在部份領域加強合作;但另一方面卻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經濟、貿易、科技競爭對手,從多方面聯合盟友圍堵制華,將雙方的良性商業競爭看作一場「零和遊戲」。

然而拜登政府需要認識到,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具備可觀市場及充沛勞動力,而且在過去20年已經形成良好製造業基礎,成長為全球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世界工廠」及消費市場,其發展趨勢並不會因為外部一時強加的阻力而停滯不前。相反,美國正面臨槍枝暴力、通脹高企等種種國內議題日趨尖銳,理應無暇他顧,與另一個經濟大國的持續競爭只會讓美國得不償失,甚至逐步失去盟友的支持及原有的優勢。

雖然「習拜會」未能盡如人意地改善中美關係,但是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依然為日後的好轉留了足夠的空間。期望兩國能夠早日回到正常化的關係,在世界經濟面臨衰退危機的關頭,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障全球能源和糧食安全,助力世界盡快擺脫新冠疫情,走出經濟滯脹困局和衰退風險」。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