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內房危機有望平穩過渡|恒聲集

近日,花旗分析師經過計算,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的不良貸款佔房地產貸款總額的比例,從去年底的24.3%升至29.1%。雖然分析認為整體系統性風險可控,但房地產業造成的金融危機已經廣泛蔓延至大型國有銀行,風險敞口高達53萬億元人民幣。根據S&P Global Ratings的估測,這些銀行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或面臨高達3500億美元的損失。

目前全球經濟中,最受矚目的三大金融泡沫便是中國樓市、美國股市及日本債市,市值分別為該國2021年GDP的4倍、3倍及2.5倍,無論哪個泡沫被瞬間戳破,都有可能引致國內、區域內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金融風暴,為在疫情、戰爭之下已經引發諸多問題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樓市會是最先被刺破的泡沫嗎?筆者認為,內地房地產業雖然面臨短期的下挫,但長遠來看,仍然會恢復至供需較為平衡的穩定狀態。
大城市樓價穩 需求可觀

首先,房地產作為穩定的投資手段,並不會輕易被投資者拋棄。「安土重遷,黎民之性」是華人社會經過很長時間形成的固有觀念,熱衷「買磚頭」作為投資首選,而當目前低迷的市場信心恢復至正常水平後,投資者及自住人士都將重返樓市。

其次,若縱觀內地房地產銷售,其實大城市的房屋價格較為堅挺,且有價有市,只有在早幾年過度投資的小城市房地產陰跌不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年底中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比2012年提高了11.62%。隨著小城市經濟佔比日益降低,人口向大城市經濟圈流動的趨勢仍在持續,因此未來大城市的房屋需求仍然相當可觀。

此外,內地政府為防佔GDP比重約三成的房地產行業硬著陸,亦推出多重手段穩住樓市,包括調整公積金貸款、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允許超過20個符合條件的城市下調或取消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等。根據消息指出,中國金融監管機構近日亦要求幾家規模最大的國有銀行,在今年最後4個月內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提供至少6000億元人民幣的淨融資。

上月,是中國內地房地產傳統的「金九」旺季。根據克而瑞地產發佈的初步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709.6億元人民幣,按年減少25.4%。然而,銷售額相比8月份增長了10%,按年降幅亦收窄至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