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FinTech成金融發展關鍵|恒聲集

日前,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新加坡超越香港排名第三,引發了廣泛憂慮,擔心「紐倫港」從此不可逆轉地變成「紐倫坡」,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在網誌撰文對此發表回應。

其實,在這個一年發佈兩次的排名中,香港已非首次被擠出三甲之列。從短期因素來看,過往香港及內地均採用相對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對於經濟活力、資本流通來講都造成一定的阻滯,即使香港已將入境檢疫放寬至「0+3」,但對經濟的正面效應仍須一段恢復時間。除了紐約、倫敦兩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外,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區內大城市之間對金融中心地位的競爭亦趨白熱化,本次排名第三至第十位的城市每位僅有一分之差,可見競爭激烈。

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我們要清晰認知自身擁有甚麼優勢、存在甚麼不足,才能透過策略部署及高效執行,做好制度、政策和宣傳推廣方面所需要的工作以鞏固優勢、補足短板,不斷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新加坡身處經濟高速發展中的十國貿易集團東盟中,從人口基數及經濟增長率來看,都被全球投資者視為十分有潛力的地區,且成員國的發展水平不一,其中的發展中經濟體對普惠金融的需求龐大,新加坡作為區內的發達經濟體,金融科技業起步較早,且發展迅速。當整個東盟的經濟體量躋身世界前列,星洲的金融業發展積累亦有了充份發揮空間。其FinTech發展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社會中,漸漸累積豐富的數據及數碼營銷策略,為新加坡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人才及人才跨國遙距工作提供高度可行性。
港宜加強與內地合作互融

香港方面,雖然背靠中國內地,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經濟腹地,但本港的FinTech企業業務範圍以本地為主,市場空間相對較窄。金融科技的發展,不但需要金融人才,更需要科技人才。香港雖長久以來都因中西交融成為「人才聚寶盆」,但當中以金融及專業服務人才最多,對於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核心的科技人才,香港暫未能達到大規模聚集效應。

過去,港府在政策、監管、基建、財政補貼、人才引入等方面都已進行大力推動,且與星洲的大致方向相近,但由於社會上及立法會中有不同的政治化雜音,導致香港未能很好地把握契機,融入中國內地的創科體系。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在這方面加強與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互融,突破自身的市場局限。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